北极之路·徒步去世界尽头 第六章印象朗伊尔

如果是你第一次看到这个纪实文章,可以点击下面的传送门从头开始了解:

第一章:一个户外小白为何生出徒步北极的疯狂想法?

第二章:人生第一次进入北极圈内的斯瓦尔巴德群岛

第三章:我在北极熊的地盘上学着搭帐篷、打手枪

第四章:在北极荒野中走7公里比平时走50公里还累

第五章:暴虐的风雪中,失控的雪橇差点把我拖下悬崖

经过了几天地狱般的训练之后,我终于又回到了人类文明社会,接下来就带大家看看这个地球最北的城市——朗伊尔城。

训练以后心情就放松下来,总去吃的煤矿工小屋餐厅菜单比较单调,我们决定和挪威人们一起去城中心的Kroa餐厅聚会,餐厅装饰很有地方特色,使用了很多海豹皮装饰室内,甚至连菜单封皮都是海豹皮的,倒在血泊中的北极熊绘画揭示了过去危险残酷的生活,吧台内还摆放了一些马克思、列宁等人的雕像,也许是从岛上过去苏联控制的巴伦支堡淘来的。菜单看了半天,大量不认识的词实在不知道该点什么,所以最终还是点了汉堡披萨之类的。有一点值得提到,挪威人对于付账AA制非常坚持,某次在矿工小屋坐一起吃晚餐,餐后文君结账时帮挪威人一起买了单,但事后本特专门为这事找我谈了一次,说他们的习惯是各自付自己的账单,我跟他说这是中国人的习俗,朋友们一起吃饭会是轮番付账,但既然他们对此不舒服,以后会按当地人的习俗来,如果要请客会提前专门说。

附近还有一家泰国餐厅,刘江他们去吃过几次,我则宁可吃汉堡之类的。客栈朝西走到山脚下还有一家Huset Bistro餐厅,据说在欧洲的知名度很高,有数千瓶藏酒,但这一点对滴酒不沾的我毫无吸引力。路过时看了下门口菜单有巴伦支海出产的帝王蟹等,来这么久也没时间吃海鲜,也许下一次来朗伊尔有机会来尝尝。

接下来两天我才有时间好好看看朗伊尔这座小城,我在教堂以南五六百米的半山腰上发现了一片墓地,从十字架上看最近去世的人是2015年,看到墓地我以为网络上流传斯瓦尔巴德群岛不允许人死在这里和下葬的传说是曲解或谬误,后来询问知情人得知这里仅仅是树立着十字架供后人凭吊,而逝者遗体已运往挪威本土下葬。在十字架的最上面一排左侧可以看到1918年10月初去世的人最多,我数了一下从10月1日到4日有6人去世,对于人口稀少的朗伊尔来说这是巨大的损失。

这些矿工死于那场横扫全球的西班牙流感第二波爆发,这次流感是人类历史上第二致命的传染病,从1918年到1920年三波爆发共造成了4000万人死亡(另有说7千万甚至1亿),当时美国人的平均寿命甚至因此降低了12岁,这次传染病爆发甚至促使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提前结束,因为太多人染病去世导致各国没有了足够的储备兵员继续战斗下去。

Permafrost永冻土环境通常会使深度掩埋的尸体处于不会腐烂的状态,1998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副教授Kirsty Ellen Duncan率领由挪威、英国、美国和加拿大科学家组成的小组,并得到了挪威教会的支持,到朗伊尔这个墓地挖掘,希望能得到这些矿工尸体上的西班牙流感样本用于科研,她们动用了Ground Penetrating Radar (GPR)探地雷达,发现永冻土层在地面1.2米以下,最后开挖发现矿工棺材埋深小于1米,这意味着棺材没有保存在永冻土层,因此这次挖掘没有得到需要的病毒样本,国内网络上大量流传的科学家在朗伊尔矿工尸体身上得到了需要的西班牙流感样本是错误的。

世界上最北的路德教堂附近山崖边是俯视朗伊尔市中心全景最好的位置,此处还有个金属日冕,这是大挪威斯皮策卑尔根煤炭公司请英国制冕大师Tony Moss定制并捐赠给当地的,上面骄傲的写到这是世界上最北的日冕。朗伊尔拥有世界上最北的大学、中学、幼儿园、公共汽车站、百货商店、警察局、消防局、美容店、医院、按摩店….好吧,基本上这里什么都是世界上最北的,也许我携带的相机是世界上最北的D4S,应该没人像我这么蠢带如此沉重的单反来这里。

港区停靠着一艘外形抢眼的轮船,这是冰岛船东FAFNIR OFFSHORE针对北极海域设计建造的先进平台供应船Polarsyssel号。船长88.5米,型宽17.6米,球鼻艏,船艏配备数部侧推,甲板中部有850平米的直升机平台,配备灭火水炮、医疗舱和2艘快速收放式救援艇,配备先进的DP2动态定位系统,可载9名船员及21名乘客。管理方REMØY MANAGEMENT与斯瓦尔巴德政府签订合同,每年会在斯皮策卑尔根停靠半年,承担救援行动、环境监测和预防石油污染等工作,因为冰级为DNV挪威船级社的ICE-1B,破冰厚度只有0.6米,所以冬季则会去其他地方承担海洋石油工业的供应船任务。

码头旁堆了不少集装箱,在这个极北的地方看见CCS中国船级社的标志,感觉很亲切。

朗伊尔见到的汽车没有和挪威本土一样采用欧盟星环制式车牌,而是采用了黑底黄字的地区特有牌照。可能是因为耐用度高、车价适中、故障率及维修成本低等原因,岛上最常见的汽车就是日系品牌,大概能占到八成左右。

豪华车品牌也屡见不鲜,奔驰的能见度最高,反而近邻的沃尔沃并没有我想象中那么常见。整个朗伊尔转了半天只发现了一家丰田售后,其他品牌估计没有专门的维修店。

尽管这里的车都安装有冬季轮胎甚至钉胎,但因为冬季气候恶劣,事故难以避免,许多车身上都有撞击痕迹,车主们估计也懒得总去修,于是路上常见到没有保险杠的车辆在行驶。岛上甚至还能看见法国微型车品牌Alxam生产的老款400 evolution。

因为冬季寒冷,降雪几乎是家常便饭,大部分车位都配有电源,当地车辆都标配驻车加热,停车后连接到电源上,电热风机定时启动,能维持车内气温高于冰点,使车窗不结冰。也可以设定成在出门前半个小时,车内气温自动调节到舒适程度,这样出门时就不会挨冻了,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不会有寒冷季节启动困难问题了,这种配有电源的停车位在北欧国家极其普遍。

Snowmobiles(雪地摩托)是当地最常见的交通工具,其数量甚至超过了当地居民的人口数量,官方数据是在2008年时当地就有了2672台注册的雪地摩托,69%的家庭拥有至少一辆。对于游客来说,租用一辆雪地摩托出行是很好的选择。为预防北极熊的袭击,当地规定所有人出城必须携带枪支等防身武器,因此许多雪地摩托侧面都配有来复枪盒。

岛上还有一些观光用的履带全地形车,UNIS大学也有两辆,相比摩托雪橇,在通过性上毫不多让,但全封闭的结构使其可以应付更恶劣的天气。

在我去野外训练几天,文君和李佳还去参观了朗伊尔的雪橇犬基地。雪橇犬除了可以承担野外拖带人或装备的任务外,也可胜任警戒任务的工作。本特曾告诉我,在岛上野外宿营时如果不会围绕宿营地建立照明弹防线的话,就需要携带2只以上雪橇犬一起露营,但是区别是有照明弹防线的露营者可以在夜间全体入睡,但携带雪橇犬的徒步者必须要有一个人守夜。随着气候变暖导致北极熊觅食越来越困难,北极熊有时候也会猎杀捕食雪橇犬。

教堂往北数百米山下有一个巨大的红色邮筒十分显眼,2012年末日本山口大学工学部的学生们制作并摆放在山口县宇部市常盤公园内的邮筒被吉尼斯世界纪录曾被认定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邮筒,最高处7.2米。同时期泰国勿洞、韩国蔚山等纷纷建造巨型邮筒。

在朗伊尔生活近10年的香港女商人李宝莲也萌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2013年她耗资50万挪威克朗建造了这个9米高的巨型邮筒并捐献给朗伊尔。很巧的是当我在邮筒前流连时,她恰好在附近,看见我这个典型亚洲人的面孔于是上前打招呼,当我提起听说建造这个邮筒来自于她的打赌,她笑称只是当时听说日韩等纷纷建造巨型邮筒,她不想让这些亚洲邻国专美所以建造的,邮筒建造伊始就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圣诞老人邮筒。

2015年末美国商人Jim Bolin在伊利诺伊州小镇凯西所设立的邮筒刷新了世界记录,邮筒达到了162.63立方米。

这座现代化外观的建筑是Svalbard Science Centre(斯瓦尔巴德科学中心),建筑面积9,000平方米,Svalbard Museum(斯瓦尔巴德博物馆)、Norwegian Polar Institute(挪威极地研究院)、UNIS大学中心等机构分享使用这座建筑。UNIS大学全称The University Centre in Svalbard(斯瓦尔巴德大学),隶属于Norwegian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Research(挪威教育与研究部),创立于1993年,目前有来自于世界上40多个国家的近700名学生在这里学习和北极有关的地球物理、地质学、生物学等学科,这里是不收学费的,感兴趣的国人也可以申请。

现有建筑是在1979年老建筑原址进行扩大重建的,2006年投入使用。鉴于该地区的恶劣风雪条件,防止积雪堆积以及冻土地区建筑面临的冻胀和融沉威胁,使用钢结构将整个建筑悬空架设在永久冻土上,这也是朗伊尔建筑的普遍做法。

考虑到气候因素,建筑内部大量采用了暖色调,屋顶是专门根据当地的气候而设计的。该项目由挪威著名建筑设计事务所Jarmund/Vigsnæs打造。

斯瓦尔巴德博物馆是自然与文化历史博物馆,展示了斯瓦尔巴德400年的历史,博物馆展品贯穿的主题就是人、动植物与自然如何共存,建立伊始就当仁不让成为世界上最北部的博物馆,并获得Council of Europe Museum award 2008(2008年度欧洲博物馆协会奖)。

博物馆的参观线路从发现斯瓦尔巴德群岛开始,关于最早发现这片群岛的说法众说纷纭。早在19世纪,挪威历史学家根据冰岛编年史认为是挪威水手于1194年从冰岛出发4天航行后发现的,挪威名字“斯瓦尔巴德群岛”源于古挪威语,意思为“冰冷海岸之地”-古代挪威传说中认为这片群岛是“海洋尽头最北方的土地”,尽管这种说法确立了这片群岛的名称,但是没有科学共识支持这种假设;俄罗斯历史学家也提出了俄罗斯的狩猎民族波莫尔人(Pomors)可能早在15世纪就造访了这个群岛,但这条线索来自于过去苏联学者的说法,这种说法依然没有获得令人信服的证据;而瑞典考古学家Christiansson和Simonsen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甚至提出了史前猎人在该群岛的活动可追溯至石器时代的假设,但他们在1997年夏季前往群岛猎物最丰饶的Bellsund地区进行实地野外考察,最终宣布这种假设不成立。

荷兰航海家Willem Barents威廉·巴伦支于1596年正式发现了这里,他当时将其命名为“Spitsbergen”(陡峭的山峰)。1600-1750年间一直是许多国家捕鲸的猎场,1700-1850年俄国人也来到这里进行冬猎,挪威人则从1850年一直冬猎到1973年。

1901年夏季,美国商人John Munroe Longyear约翰·门罗·朗伊尔乘坐Auguste Viktoria号游轮访问了斯瓦尔巴德,他注意到地表散落的煤矿,于是2年后他带着两名工程师回到这里进行评估,1905年他购买了开采权,1906年他在美国波士顿建立的Arctic Coal Company(极地煤矿公司)在斯瓦尔巴德开设了第一个煤矿,他的合伙人Frederik Ayer同时买下了几块土地建立了矿工营地,并逐渐形成了Longyearbyen(朗伊尔城),Longyear就来自于这位美国商人的名字,byen则是挪威语“城”的意思。1916年朗伊尔将这座煤矿卖给了大挪威斯皮策卑尔根煤炭公司。时至今日,朗伊尔的公司依然存在,在美国密歇根上半岛和加拿大拥有和管理着668万亩森林,另外在美国密歇根州、威斯康辛州和明尼苏达州拥有660万亩土地的铁矿采矿权等。

发现煤矿使这里陷入了列国的纷争,因而这块无主之地需要得到国际社会的界定属于谁。1920年2月9日,挪威、美国、英国等9个国家在巴黎签订了Spitsbergen Treaty《斯皮策卑尔根条约》,1925年8月14日中国、苏联等26个国家也加入了该条约,并将其扩展为Svalbard Treaty《斯瓦尔巴德条约》。条约第一条即承认挪威对斯瓦尔巴德群岛和临近的Bear Island熊岛 “the full and absolute sovereignty of Norway over the Archipelago of Spitsbergen”(拥有完全和绝对的主权),岛上最高官员为挪威派驻于此的斯瓦尔巴德总督。该条约也使斯瓦尔巴德群岛成为北极地区唯一的非军事区,该地区永远不能为战争目的所利用。根据该条约,各缔约国公民可以自由进入群岛,在遵守挪威法律范围内从事科考、采矿、经商、开办学校或居住等正当活动。

1925年那个时候临时执政中国的是北洋政府的段祺瑞,段的一生颇具传奇,三造共和、收回英租界、收复外蒙、为官清廉且一生保持爱国气节,加入《斯瓦尔巴德条约》正是在其中华民国国务总理短短两年任期内的成就之一,自清末以来见惯了无数不平等条约的国人第一次享受到国际条约的好处,这也许是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中国签署最有具有深远意义的条约了,可惜之后军阀混战、抗日战争、国共内战,这一条约早已湮灭在历史中被国人所遗忘。

直至1991夏季,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院高登义先生应挪威卑尔根大学地球物理研究所Ynve Gjessing教授邀请赴北极地区考察,在考察船上高先生翻阅Gjessing教授的Arctic Pilot《北极指南》一书时,意外发现中国竟然是1925年加入《斯瓦尔巴德条约》的缔约国之一,该条约规定缔约国均有在斯瓦尔巴德群岛建立科考站的权利。之后高先生将《斯瓦尔巴德条约》原文带回国并向当时的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当时中国目光尚未投向北极)、外交部条约法律司和中科院汇报此事,并多次向有关部门游说建立北极科考站的重要意义,北极终于引起了国家的重视。2002年7月30日,中国伊力特·沐林北极科学探险考察站在朗伊尔落成,中国在北极地区拥有了第一个科考基地,2004年中国又在朗伊尔西北100公里近北纬79度的新奥尔松建立了中国北极黄河站。

除了揭示了斯瓦尔巴德这些历史,博物馆里还展出了大量该地区海陆空动物标本、矿藏样本以及植物图片,在还原煤矿工人作业的区域还设有体验区,游客可以钻进狭窄的通道体验当年煤矿工人的辛苦劳作;博物馆一角还设有铺着海豹皮的休息区,游客累了可以在这里稍事休息。

环境保护一直是该地区最迫在眉睫的难题,尽管斯瓦尔巴德乃至整个北欧地区在环保方面是世界的表率之一,但气候变暖是个全球性的问题。博物馆的屏幕中一直在持续播放各个地点冰川不同时期的对比照片,尽管看不懂挪威语,但直观的图片一下子就看出了冰川急剧缩小的现实。这里是全方位了解斯瓦尔巴德最好的地方之一,如果你有机会访问朗伊尔,我推荐一定要来这里看看,要特别注意的是因为极夜的原因,博物馆在冬季的开放时间仅为12:00-17:00,夏季则会提前两小时开放。

博物馆向南不远就是朗伊尔最主要的商业街,这里有邮局、银行、超市、酒店、客栈、餐厅大多位于这里,还有数家户外用品店,有的店内还可以租售枪支弹药,商业街一端竖立着朗伊尔开拓者矿工的雕像。

刘大导演和卞鸣龙突然馋酒了,于是进了超市最里面的酒类贩卖区,按当地法律规定游客如果要买酒需要出示返程机票,但是他俩没有机票的购买凭证,系统里也查不到,最后店员协助在门口有一个电脑,登陆进SAS北欧航空网站查询到我的机票信息,但不知道出了什么问题又打印不出来,最后店员通融了一下,盖章卖给了他们,俩人美滋滋地回去喝啤酒去了。

这里几次购物都没有发现银联通道,所以一直使用VISA通道支付,有一次在户外用品店购物时我的银行卡无论如何刷不过去,后来在附近银行的ATM机取了现金支付,晚上碰见本特聊天才得知因为岛上的通讯是通过海底电缆连接到挪威本土,当天海缆出了故障,所以造成无法刷卡。

这一集带大家简单转了转朗伊尔城,下一集我决定去城边上已经废弃了几十年的煤矿洞里看看,没想到竟然在里面还遇见了人!4月11日第七集见。 

汽车之家鸣谢:

感谢上汽荣威的大力支持,如果想了解荣威RX5车型,可点击这里进行查看。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车系: 荣威RX5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2.2万关注 | 42作品
+ 关注
平凡人生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42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