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系车有什么通病?内行人说出了真相

我开了丰田凯美瑞,又开了 本田雅阁,经过一段时间相处,百感交集,发现日系车除了发动机皮实耐用,还有5大缺点让人难以接受,奉劝想买日系车的人要三思,只有明白了优缺点才能买车不后悔!

在国内汽车市场,我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每当提及日系车时,在很多人脑海中,总会蹦出一个具体性话题,日系车不好,低端廉价、用料还不怎么好,甚至赶不上国产车一半良心。

不可否认,近几年国产品牌进步明显,不但甩脱了不可靠的帽子,还能够通过高性价比的优势,在群雄逐鹿的市场中分得一羹,颜值高、用料足、配置丰富是固有印象。

可真正下定决定买时就画风突变,日系车依然是大多数人的目标,根据汽车销量排行榜显示,即便在动荡不堪的2021年,面对芯片与疫情反复的情况下,丰田全球总销量为951万辆,仅国内就售出194.4万辆,日系一众品牌,轩逸、卡罗拉、凯美瑞、雅阁、雷凌更经久不衰。

那么,为什么人们喊着支持国产,但日系车销量连年增长呢?

答案是:优点口口相传,缺点鲜为人知,而国产恰恰相反

通俗易懂的就是,日系车抓住了国人用车痛点,以好开、省油、省心为宣传的基准点,譬如问到修理工,买什么车好,十有八九不会告诉你买国产车,买日系车仿佛是金科玉律,省心、毛病少,开10年不成问题,而二手车商更异口同声的告诉你,否管什么车,买日系没错,保值、耐开。

而在老司机眼中同样如此,我一朋友开了8年凯美瑞,谈起买车就是日系,耐操、皮实,都20万公里一点毛病没有,除了保养螺丝都没动过,旁边一哥们儿附和着点头,找不到换车理由,座椅皮都蹭掉了。

以至于市场上流传着,“一车传三代”的说法,先不说开着舒不舒服,至少在印象中决定了丰田车在国人心中的地位,但随着市场上可寻见的车型越来越多,开过一段时间后发现。

其实修理工眼中的省心也许是好修,二手车商更多认为冲着保值噱头好卖,而普遍的老司机接触到的都是3年以上车型,反馈的信息也是滞后的,殊不知现在的车都非常耐开,就连国产开10年也不会出大毛病。

我开过较为高端的丰田凯美瑞、雅阁、天籁,也开过入门的卡罗拉、轩逸、思域,说实话,其实日系车并没有那么完美,只是丰田一直拿着发动机耐用,故障率低、保值率高、维修保养便宜当卖点,实际上在一些看不见的地方,日系车的缺点十分明显!

为了能够更为直观的了解日系车的不足,我与修车的表哥彻夜长谈,从他给出的修车数据和我对日系车的感触中,总结出了日系车的5大通病,希望能给想买日系车的人带来有价值的信息。

通病一、低速好开,高速动力表现让人失望!

随着近年来全球对排放法规愈发收紧,为满足排放需求,达到既定目的,无论是国产车还是大众车,都把涡轮增压发动机作为发展方向,通过涡轮增压来提升动力和降低能耗,甚至有的车企为达目的,对蹩脚的三缸下手。

而日系车不以为然,坚持使用自吸发动机,认为涡轮增压在实现燃油经济性和环保上并没有做出太多贡献,生产成本和实用成本都高于自吸发动机,如何提升燃效材质内燃机的本质,尽管迫于压力,不得不向涡轮低头,即便汽车发展至今,电车才是未来趋势,但也始终抓住不放。

对于日系车的这种执着理念不得不佩服,自吸发动机发展至今已有上百年历史,完善的制造工艺与技术,结构简单,维护便宜,相比涡轮也有更高的可控性,修理工好修,消费者也比较认可,从主观上定义了,耐用、故障低、省油、省心的特点。

用通俗的话来讲,日系车所谓的质量好,就是建立在“老旧技术”的基础上,传统秤杆永远比电子秤稳定性高,几十年的市场与消费者检验,后期出故障的概率低,可殊不知如今涡轮也被视为“夕阳产品”,早期的迟滞和不耐用已得到解决,日系车“省油”早已成为伪命题。

所谓的耐用省油,也只不过是牺牲动力而促成的,发动机在涡轮介入后,动力不仅压榨到极限,燃油经济性也提升不少,而自吸循序渐进的输出,即便丰田加入VVT-i技术,但在很多时候并不能达到越级的节油效果。

譬如我开凯美瑞感觉就非常明显,即便2.5L的自吸发动机,在目前能触及到的排量中,算得上大排量车型,但加速能力只能说够用,特别是在满载的时候,油门踏板踩到一半,它能给到的动力反馈力度变化并不大,而百公里油耗在10L左右。

而我开大众2.0T的帕萨特时,它的涡轮增压发动机反馈力度很灵敏,无论是起步还是中高速行驶的能力,比起凯美瑞都要灵敏线性的多,而百公里油耗能控制在8L左右。

包括同样是涡轮发动机的1.5T雅阁,它能反馈到给你的动力是有限的,日系车普遍调校偏向低速行驶,也就是说在80km以内,它的油门响应速度非常及时,给点油就往前蹿,尤其是去试驾的时候,很容易造成动力充沛的错觉。

实际长时间驾驶对比,雅阁1.5T马力194匹,帕萨特2.0T才186匹,之所以日系车动力弱,油耗低,其主要原因是日系钟爱CVT变速箱,可以说与日系车秉承的经济性相辅相成,为保证耐用,日系车普遍不会把发动机燃效压榨到极限,而CVT又恰好不受极限驾驶。

CVT变速箱又为无级变速箱,其性能与结构和自吸发动机有异曲同工之处,1958年就量产了,结构简单、造价便宜、平顺省油,故障率低,但自始至终依然没有解决弊端,无法承受较大扭矩,传动效率较低,影响汽车加速性能。

也就是说,两者性能都被禁锢,导致日系车动力不足,注定了不能大脚踩油门,不然就有可能钢带打滑,骤然的负荷变化造成钢带断裂,零部件异常磨损,即便拥有S挡降低换挡频率,长时间挂入有可能还会触发热保护,只能低速行驶,投诉网上CVT变速箱可比双离合多了。

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开雅阁在市区动力表现可圈可点,加速超车轻松自如,没有顿挫感,但上了高速就感觉动力不够用,尤其超过80km/h超车时,深踩油门发动机呜呜作响,但动力变化并不明显,换到S挡后,长时间急踩油门,变速箱出现故障报警,结果检查发现钢带出现了问题。

如今汽车不只是作为代步工具,出色的加速性能往往会增添不少乐趣,可日系车,抛开性能而言,只剩下耐用、稳定,省油只是建立在曾主观意识上,仅适合只求稳定,没有太多操控意图的低速行驶。

通病二、日系车皮薄,发生碰撞损失大

不买丰田的人经常说,日系车安全性不高,德系车向来厚重扎实,其实这并不是一些抱有情怀的“老司机”吹毛瑕疵,就连钣金师傅也认为纸片薄,敲敲车身蒙皮、听听关门厚重声,一按就陷进去了,是有迹可循的。

但从判定日系车不安全的角度出发,如果出自修理工口中,显然是不够专业的,可以认为皮薄意在降低油耗,但并不能说车身蒙皮决定了整车安全强度,雷克萨斯覆盖件比丰田还薄10%,不可能就判定雷克萨斯安全性还不如丰田吧!在碰撞测试中可是以全优标榜。

合理的布局与钢材用料,配合足量的安全气囊才是决定安全的唯一指标,譬如凯美瑞全系标配8个气囊,车身骨架钢材强度达到1500mpa,在碰撞测试中,A柱不变形,发动机没有入侵驾驶舱,均获得G级最优评分,不少人日系车比较鸡贼,也许在应付考试,但侧面碰撞及车顶强度,固有安全口碑的大众也不敌。

包括入门级的卡罗拉、雷凌也是如此,虽不是固若金汤,但较多的安全气囊以及强度钢材,也是实打实的对乘客起到防护作用,那么,为什么还有很多人认为日系车不安全?

这其实与日系秉承的“溃缩吸能”息息相关,譬如自吸发动机+CVT变速箱,一旦抓起一方便倒向另一方,犹如衣服,穿得厚磕磕碰碰不那么疼,而穿的薄遇上较大的磕碰就会伤及肉体,溃缩吸能同样如此,对人的保护够用,但轻微的小碰撞容易造成较大损失,伤车又伤钱。

比如早前经常看到国产车比亚迪S6、哈弗H6,撞树、小事故碰撞,车身不但没有破碎,甚至车漆都没掉,抹抹灰跟没事一样,可日系车就大不相同,哪怕与摩托车相撞,可能前保险杠掉落,机盖、翼子板弯折,而在较大碰撞中也许车主只是皮外伤,可车体结构也许完全变形,令人咋舌的维修费用,增加后期用车成本。

通病三、车漆又软又薄,一碰就受损

日系车不仅蒙皮薄,而车漆也更薄,不少人与德系对比,很多人形容的十分贴切,不如保鲜膜厚,一碰就受损,甚至怀疑偷工减料,用料不好连面子功夫也不愿意做,是日系车的硬伤。

其实漆薄并不是日系车不愿意做,而是总以降本增效的理念在造车,少涂一层成本还能降低点,2021年公布的丰田营收比大众买的差,但收益却翻翻,而且磕磕碰碰终究是要重新做漆的,认为没必要。

当然对于车漆,也并不是说越厚质量越好,如果以这样的理论看待,那么二手车可比新车还要亮堂,很多二手车为掩盖事故,重新做漆后,甚至对难以修复的地方大面积刮涂腻子,厚度达到300μm也不足为奇。

而一般普通新车,车漆厚度大概在110μm到140μm之间,如果超过太多,那么要考虑这台车是否是翻新车,而低于这个数值,那么则要考虑车漆是不是工艺问题还是,偷工减料。

丰田卡罗拉113μm,但不同的是凯美瑞只有99.3μm,创造了丰田最薄车漆的记录,而本田雅阁106μm,从车漆厚度上来看,日系车显然有嫌疑,但这并不代表车漆不好,只能从某个维度上说,区别德系会更厚道。

评判车漆质量是否过关,主要考虑车漆类型的硬度和均匀性,而丰田作为全球著名的造车企业,显然在喷涂工艺上并没有问题,毕竟没有出现门板90μm,车顶200μm这种做工问题,漆薄还不耐刮也出现在了硬度和车漆类型上。

目前车用漆分为三类,普通漆、金属漆和珠光漆,它们都是由不同材料构成,也促就了硬度和耐刮能力的差异化,普通漆价格便宜,颜色纯正,但容易划伤;金属漆加入了金属颗粒,比起普通漆相当于多了层隔离,硬度相对较高;而珠光漆也只是增加了云母粒,相较于金属颗粒硬度也要略高,是普通车漆硬度的1倍以上。

关键就在车漆差异化上,以雅阁为例,珍珠白就比黑色车漆厚10μm左右,而黑色作为普通车漆硬度只达到H-2H之间,而德系车即便是最普通车漆厚度也在134μm左右,硬度在2H以上,日系车在日常使用中先不说剐蹭,就连树枝、飞石轻微划伤,也会留出一道划痕,甚至洗车毛巾不干净,也会有明显痕迹。

当然,不能偏以概全否定全部日系车车漆薄,至少要加钱更贵的珠光漆还是比较耐刮,而在这种平民化的普通车漆上,并没有冤枉它偷工减料,车漆厚虽不绝对好,但至少能减少补漆频率,车皮薄,车漆也薄,钣金后防锈、防腐蚀能力也好不到哪去。

通病四、塑料感强,隔音差,舒适性一般

有些事情做到极致,就是另一种极端,都说引领丰田“降本增效”的理念,是从源头控制质量,但在我看来是为车企降低成本,增加车企效益,而不是为车主考虑品质。

尽管近几年丰田也在迎合市场,但强烈的塑料感似乎本色出演,套娃的设计有些老气不说,在一些看得见与看不见的地方也偷工减料,敲敲中控台塑料、门板塑料,即便是达到20万级的凯美瑞也并没有逃脱厄运。

而在舒适性上,除了低速好开,座椅质地较软外,隔音一贫如洗,汽车的隔音主要依靠隔音棉,而隔音棉的材质、厚度、覆盖面积决定了隔音效果,但日系车普遍不愿意做,比如卡罗拉、雷凌等畅销车型,在同级别中还没有5万块的宏光MINI静谧性好。

即便是像丰田豪华品牌雷克萨斯ES200,在动力上与凯美瑞如出一辙,配置也相差不大,价格还高一截,可隔音材料还不及凯美瑞覆盖面积广,虽然开起来静谧性更高,这说明丰田工艺足够精进,但区别对待,还做不好就说不过去了。

尤其是入门级车型,我曾去修理厂保养时就遇到卡罗拉换玻璃升降机,拆开门板后,只看到留出来的空隙只覆盖了一层塑料膜,而门板内并没有隔音棉,只是一块塑料而已,当我和修车表哥谈及用料时,得知大部分入门级日系车都是如此,包括凯美瑞也只覆盖了小面积,还是黑色回收棉,而雅阁就没有隔音。

在低速行驶时,凯美瑞表现都还不错,隔音不好也没那么夸张,但跑高速超过100km/h后,动力跟不上,胎噪、风噪控制不住的往里钻,而同样是帕萨特的B级车,虽然德系近几年也在默默减料,但隔音效果区别就比较大了。

静谧性其实就是考验车企在一些看不见的地方舍不舍得用料,但日系车只注重了稳定、耐用的口碑形象,毕竟消费者一方面买车标,另一方面认为耐用就好,隔音并不早考虑范围内,车企认为又不影响销量,还降低了成本。

通病五、底盘松散,缺乏操控性

除了直观上能给到区别化的皮薄、车漆薄外,更多人谈起日系车还是以驾驶感受为主,都说德系跑高速稳,日系轻巧单薄,跑高速容易发飘,不少人认为与车重有关系,其实翻开德系车与日系车的参数对比,如今的日系车普遍比德系车重。

而造成这种主观意识的并不是车重导致,而与底盘调校密不可分,很多人认为,如今的日系车,例如丰田在趋于德系发展,TNGA架构下的丰田提升了操控性,开起来也没有发飘感。

但我想说的是,低速行驶日系车和德系车并没有差距,丰田主要以家用舒适性为主,在80km/h以内行驶,不仅舒适,而且转向手感也比较轻巧灵活,对于细微的滤震也处理的赶紧利落。

可超过110km/h时,日系车的方向虽没有以往夸张的虚浮感,但快速过弯时,悬架支撑性还是不足,明显的侧倾无法给足驾驶员足够信心,而经过较大车流时还是有略微发飘感。

曾表哥说过,以前的日系车发飘,往往是过于注重低速行驶的灵活性,轮胎选用上不如德系适中,悬架调校的不够坚韧,底盘设计不够规则,而如今的日系车虽然有改进,但减震依旧是硬伤,在行驶中悬架动作不够干脆利落。

写在最后

如今趋于全球化发展,不论是日系车还是德系车,都不仅耐用而且油耗也并不高,虽然日系车质量确实好,但省油不再是固有标签,车漆薄、隔音差、碰撞容易受损,也确实成为日系车通病,让车主用起车来比较糟心。

当然,没有一辆车可以做到完美无缺的,这些缺点也并不能影响日系车的口碑,毕竟销量摆在哪里,如果确实对日系车抱有较大期望,那么只有接受了它的缺点,才能享受它带来的优点,只能说,是一台合格的“买菜车”,买了不会觉得优越性多强,不买也不会后悔!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车系: 凯美瑞 雅阁
标签: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352关注 | 1802作品
+ 关注
若使车讯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2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