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圈流量战!丰田动真格,高管频露脸,与雷军、魏建军较劲?

北京车展后,雷军、周鸿祎掀起的流量“巨浪”,让一众车企高层都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迫感。朱华荣接受采访时表示:“雷军、余承东有他们个人的粉丝生态和个人IP优势,如果传统汽车不改变、不努力,真的会被淘汰。”

尽管北京车展已经落幕,但车企在流量领域中的博弈仍处于进行时。

近日,广汽丰田副总经理彭宝林开通微博、个人视频号的举动,引发行业热议。随后,广汽丰田执行副总经理文大力、公关总监李莹等高管陆续入驻视频号。新一轮的“流量战”,悄然酝酿。   

结合近几年的“流量战”的战况看,已升级至车企掌门人亲自下场打擂台。如,奇瑞董事长尹同跃下场直播,为新品预热;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亲测长城全场景的NOA;吉利控股董事长李书福与俞敏洪进行三小时直播……    

诸如此类,在今年的车圈内数不胜数。需要注意的是,相比车企掌门人下场,高管们入局的时间更早,如比亚迪赵长江、吉利杨学良等。

犹记得去年6月中旬,长城汽车宣布,涵盖品牌、技术、供应链等多个领域的18位公司高管集体入驻微博。声势浩大的入驻方式,足见品牌对流量的渴望。

不难发现,纵观前几轮“流量战”中,几乎看不到主流合资品牌的身影。从合资车企的背景出发,高管团队成员要么是外方派驻,要么属于国企干部,因此很少高管愿意在社交媒体上直面消费者。

截至目前,除广汽丰田多位高管“冲锋式”入驻媒体平台以外,仅上汽大众、长安福特等几家车企有个别高层在社交平台撑市面。广汽丰田这一举动,无异于“反击”,大有在“流量争夺战”中与自主品牌一决雌雄之势。 

当然,合资高管们集体下场的背后,不外乎合资品牌的生存空间正在被挤压。数据显示,2023年自主品牌销量持续攀升,市场份额约为56%。除去进口车市占比,合资品牌市占比约为40%。毫无疑问,多维度夹击下,合资品牌转“被动”为“主动”实属无奈。

作为合资阵营的“主力军”,广汽丰田高管团队入驻社交平台,或为合资阵营其他成员提供范本,不排除后续会有更多合资品牌加入“队伍”中,更激烈的“流量战”即将打响。

重点是,在外界眼中相对“保守”的合资品牌,是否能够在这场战役中收获成效,备受业内业外人士关注。

朱华荣曾坦言,长安汽车需要培养自己的“雷布斯”、“余大嘴”。

不得不承认,无论是雷军,还是余承东,强大的个人IP令自身拥有旁人难以媲美的“带货”能力。然而,在泼天的流量面前,哪怕是营销手段卓绝的雷军,也必须对流量保持敬畏。

例如,雷军曾表示:“大家现在都是拿着放大镜来看 小米SU7,我们压力很大。”

流量无异于一把“双刃剑”,虽然能够为产品销量提供助力,但一旦“翻车”,所带来的“反噬”也是巨大的。简而言之,因车企高管,或创始人的身份,舆论对其的要求和关注远高于普通用户。   

李斌在2021年的NIO Day上曾表示:“我简直就完全不明白,现在大家为什么还买油车,这多怀旧才会买油车。”短短一句话,虽然让蔚来ET5火速“出圈”,但李斌却仍在为昔日的“狂言”三番四次致歉。

这意味着,互联网存在记忆,流量带来的反噬具备“长尾效应”。

除此之外,“流量战”也是一次心理能力的考验,微博、视频号等“舆论场”的月活跃用户数均以“亿”作为计量单位,高流量和高活跃度下,高管不排除会遇到观点不一的争吵,甚至是收到攻击性语言,这一切都需要高管们拥有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   

众多挑战下,“如何打好流量战”将成为广汽丰田高管,甚至是其他传统车企高管的必修课。

但,从广汽丰田高管们发布的视频号来看,似乎踏出了别样的路线。比如说,在一条“原生大厂品质”的视频中,彭宝林通过展示第九代凯美瑞生产线、讲解全框式副车架好坏等,企图为品牌贴上了造车“技术流”的标签。   

当然,截至目前,广汽丰田高管团队中除了彭宝林发布了技术视频以外,其他高管发布的内容仍停留在“入驻平台”阶段。对比雷军、魏建军等人,广丰高管们的更新频次还有待提高,缺乏活跃度。   

新能源汽车时代,技术改变了信息传播方式,各种营销方式层出不穷。至此,包括新势力车企、传统车企在内,都亟须改变,包括培养自身“雷布斯”等。不过,即使流量再高,唯有好的产品才能与流量形成正循环,从而令产品持续热销。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行业动向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8.5万关注 | 5055作品
+ 关注
12缸汽车官方说客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