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先特斯拉3-5年,百度无人车Robotaxi发出盈利前的呐喊

“在中国复杂的道路场景下做Robotaxi 真心不容易。比如在武汉,特斯拉想要做到当前百度的全无人运营水平,还是需要挺长时间,少则3年、多则5载,如果不信可以先来武汉跑一跑。”


5月15日,百度“Apollo Day 2024”上,百度集团副总裁、智能驾驶事业群组总裁王云鹏表示,就算特斯拉Robotaxi进入中国,至少要用3-5年时间才能达到百度现在的水平。


事情的起因是特斯拉4月份宣布要在8月8号发布Robotaxi,随后马斯克闪电访华被爆出有意在国内推出Robotaxi,此举迅速引发热议。在国内,百度是Robotaxi当之无愧的“一哥”,特斯拉Robotaxi入华,少不了与百度的正面交锋。


不知是无心插柳还是有意为之,百度与特斯拉在智驾上有很多巧合与渊源。


2022年8月8日,百度Apollo全无人萝卜快跑正式落地武汉,开启商业化之旅;2024年8月8日,特斯拉将推出Robotaxi无人车,颇有致敬与传承的味道。


无独有偶,据媒体报道,马斯克闪电访华的目的之一就是推进特斯拉FSD在中国落地,其中的地图合作伙伴正是百度。


更加巧合的是,二者在Robotaxi的技术成长上都殊途同归:特斯拉希望通过FSD不断积累数据以实现Robotaxi的技术成熟;百度也将自动驾驶大模型能力下放至乘用车型品牌极越,希望通过极越的数据不断完善萝卜快跑的能力。


即便二者都缄口不言,相提并论的话题早已甚嚣尘上,更何况这次百度主动挑起了战争,喊话特斯拉在武汉一较高下。


百度为何有底气突然“发难”,还要从百度本次Apollo Day上找找答案。


“20万新品+智驾大模型” 百度Apollo开启下一个十年


本次发布会上,百度Apollo带来了两个重大信息:全球首个支持L4级自动驾驶的大模型Apollo ADFM(Autonomous Driving Foundation Model),以及价格仅20万元的萝卜快跑第六代无人车。


百度大模型采取“一鱼两吃”的思路,除了无人车,Apollo ADFM还会在极越全系车型量产首发,官方喊出的口号是,全国都能开、有百度地图的地方都能开。


背后的核心在于百度采用统一的基础大模型和数据闭环。采用统一底层基础大模型的好处是,在不同车辆上车时可以按照不同的需求量体裁衣。在数据端,无人驾驶和辅助驾驶的数据都统一接入整体的数据闭环体系,用于模型更新。


按照百度的理解,大模型可以给百度Robotaxi带来两个非常显性的优势:安全性和泛化性。


百度介绍,大模型加持的智驾系统可以做到安全性高于人类驾驶员10倍以上。


很熟悉有没有,马斯克也是这么说的,当FSD数据超过60亿英里时,智驾系统的安全性将超过人类司机10倍。届时,特斯拉会考虑说服监管部门移除方向盘,并推出无人Robotaxi服务,而目前特斯拉的FSD数据为10亿英里,已经完成了1/6,这也是特斯拉为什么一直在积极推进FSD的原因。


百度为什么敢说这个话,来看看官方提供的数据支撑。截至4月,百度Apollo的自动驾驶里程已经超过1亿公里,在全国累计完成订单超600万次,从未发生过重大伤亡事故。百度Apollo为每辆无人车及乘客购买了500万的保险,但过去两年的数据显示,实际车辆出险率仅为人类司机的1/14。


此外,百度Apollo ADFM大模型的另一个优势就是泛化性,它让萝卜快跑能够在更大范围内投入使用。


百度表示,其萝卜快跑已经实现了武汉城市全域、全时空场景覆盖,服务面积超过3000km,覆盖近770万人口。武汉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377.40万人,也就是说百度萝卜快跑的覆盖范围已经超过武汉总人口的一半以上。


大模型之外,百度还丢出了另一个重磅炸弹:更低成本的萝卜快跑第六代无人车,官方给出的数据是20.46万,包含40个传感器,成本相较于第5代降低了60%。作为对比,Waymo现役无人车单车成本超过100万。


百度说,萝卜快跑第六代无人车全面应用了“百度Apollo ADFM大模型+硬件产品+安全架构”的方案,该方案通过10重安全冗余方案、6重MRC安全策略确保车辆稳定可靠,安全水平接近国产大飞机C919。


这一次,百度无人车的合作伙伴江铃新能源也首次被推上前台,后者将交付千辆颐驰06交付给萝卜快跑。


为什么能做到这么低的成本?


百度给出的解释是,更新的技术以及整个行业的产业成熟度。有媒体指出,百度采用了更低成本的传感器配置,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将原来几万一颗的机械式激光雷达换成了禾赛的半固态AT128系列。


不仅如此,在第六代无人车上,百度又整出了新活:换电。


官方介绍,第六代无人车采用换电模式。所有车辆会根据服务状态、位置信息、电量情况,被自动调度到换电站完成换电。


主要是基于两方面的考虑,换电全流程可以实现完全自动化,人工0介入。另外,换电能大幅提升运营效率,常规的充电桩方式充电,一辆车最少需要半小时,而换电,只需3分钟。但是目前的换电数量确实少,百度接下来的重心是和江铃一起推进换电站的建设。


2024年收支平衡 2025年盈利期 Robotaxi又行了


对于第六代无人车,百度给出了几个关键数据:投放1000台,2024年底收支平衡,2025全年盈利。当然,这里的数据都只针对武汉地区。


百度的计划与全球Robotaxi市场的崛起交相呼应。


前不久,Wayve 官宣再获新一轮融资,总额 10.5 亿美元(约 75.8 亿元)。与此同时,国内市场Robotaxi也是捷报频传。


4月7日,广汽埃安与滴滴自动驾驶宣布合资公司——广州安滴科技有限公司获批工商执照。这是L4自动驾驶公司和车企为了打造Robotaxi量产车,在国内成立的首个合资公司。双方联合打造的首款Robotaxi已完成产品定义,正在进行设计造型的联合评审,计划明年实现量产。


4月25日,小马智行、丰田中国、广汽丰田于北京车展宣布三方合资公司即将完成注册,并规划第一期将向中国市场投放千台规模的铂智4X自动驾驶车辆,产线下线后无缝接入小马智行Robotaxi运营平台,在国内一线城市开展规模化的全无人驾驶出行服务。


按照计划,小鹏与滴滴合作的首款车型也会在今年推向市场。


当然,对整个行业冲击最大的还是特斯拉的突然进场,给了行业更充足的信心,Robotaxi春天真的要来了。


而此时再来看百度的盈利计划或许并没有那么天方夜谭。对于如何实现盈利,百度的答案是降本增收。


首先是单车降本,就是把上一代50万成本的车辆降到目前的20万。拆解下来每天的成本差不多100块钱。


人力降本,换电的目的就是去除人工;而且换电的效率更高,增加车辆的运营时间,提升效率。


服务成本,通过技术手段提升整体的运营效率。


收入侧更直接,通过更好更安全的服务吸引更多人使用萝卜快跑。并且拓宽更多的城市。这个实现的前提是,有足够多的人在用无人驾驶,而且百度能够接得住这些用户需求。


百度分享了武汉无人车高峰时段的一份数据。5月5号,整个武汉市有超过300辆无人车在服役,全天订单量超过6600单,目前百度无人车在武汉一天的全里程超过10万公里,而大部分普通家庭用户基本上一年就1万多公里。


大潮将至,百度发出了市场爆发前的强劲呐喊,期待特斯拉进场一较高下。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品牌分析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62关注 | 192作品
+ 关注
智能电动汽车产业研究与服务平台。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