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何小鹏被坑?特斯拉放弃一体化压铸,新势力跟风代价惨痛!

2023年12月28日, 小米SU7技术发布会上,雷军着重宣传了一项技术——9100吨一体化大压铸设备集群系统,脸上难掩无尽的喜悦。


随后,雷军公布小米百万美金年度技术大奖时,“小米澎湃OS架构”与“一体化压铸技术”并列获奖,可见小米对该技术的青睐。

几个月后,远在太平洋彼端的特斯拉,被媒体曝出“放弃下一代一体式铸造”,该消息传至国内后,一众新势力车企陷入沉思。


《马斯克传》中有一名为“超级铸造”的篇章,里面写道,特斯拉的一体化压铸技术源自马斯克随手拆了个车模,最终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一场汽车工艺革命。

尽管该描述颇具网络“爽文”的既视感,但从2020年9月特斯拉宣布Model Y开始采用一体化压铸生产后车身地板总成,以及推进该技术在品牌其他车型上使用后,便引起全球车企迅速跟进,例如国内新势力车企蔚来、小鹏、高合、极氪等。


不可否认,一体化压铸技术确实有着独到之处。

正如特斯拉所说,该工艺可以加快汽车制造速度,并大幅降低成本。数据显示,应用一体式压铸后底板总成的Model Y,后底板总重量降低30%、整车制造成本降低40%。

更为关键的是得益于一体化压铸技术的加持,特斯拉仅需18—24个月就能开发出一款新车,而同期大多数车企开发新车的周期均在3年以上。值得一提的是,马斯克在2023年特斯拉投资日上,曾提出“一体化压铸2.0”,即开箱工艺。


该工艺技术将不再完全遵循传统制造工艺流程——冲压、焊接等,可以像拼乐高一样拼汽车。彼时,特斯拉表示,通过这项“终极技术“,能够减少40%的工厂制造人员,制造所需的空间和时间都将减少30%,组装费仅为目前Model 3和Model Y的一半。


不得不说,在价格战“战火”不断的车市,车企省下的每一分钱,都有可能成为决胜的关键,甚至是活下去的希望。被马斯克描绘的神乎其神的一体化压铸技术,俨然成为新势力车企们造车的“必选项”。


论模仿特斯拉“一体化压铸”,小米、赛力斯绝对是众多车企中的佼佼者。

雷军曾表示,特斯拉最新落成工厂是9000吨,而小米自主设计的一体化压铸工艺系统(9100吨)已经超越特斯拉。


遥遥领先,成为网友对小米一体化压铸技术的评价。但,一体化压铸的军备战才刚刚开始。

小米的“超级大压铸”成为第一不足48小时,小鹏发布会上宣布小鹏X9采用12000吨一体压铸,且传闻小鹏正在安装16000吨级压铸单元。另外,哪吒汽车官宣,联手力劲集团共同研发20000吨一体式压铸机。


“吨位”不断增加,可见车企对一体化压铸技术的推崇、“疯狂”。然而,令人担忧的是,曾大力推行一体化压铸的特斯拉,在全球多家车企纷纷跟进的情况下,却突然“抽身”,似乎预示着该技术存在缺陷。

从工艺问题来看,压铸件的误差难以与冲压件相媲美。

如,大众冲压件的标准为±0.5mm,甚至是±0.2mm,这是铸件难以比拟的水平。值得一提的是,铸件越大,偏差越大。除了精度问题,铸件在铸造完成后还需要进行热处理,热胀冷缩后,让本就难以把控的精度问题愈发严重。


受精度问题影响,与特斯拉合作的德国格伦海德工厂空地上,一度摆放约60%的铸件废品。最终,在历经一年时间,特斯拉才将一体化压铸后地板良品率从30%提升至85%左右,整个改进过程中牵涉到用料等维度。

尽管良品率提高,但依旧有着诸多问题困扰着特斯拉,例如确保销量的稳定。马斯克鼓吹一体化压铸技术“降本40%”的背后,很大程度取决于巨大的出货量。

数据显示,一体化压铸采用C611镁铝合金打造的车身零部件成本高达40元,是钢制车身的一倍左右。据估算,想要保证压铸机的性价比,需月产1.5万件才可以,即年销量18万辆。

从效率等角度出发,一体化压铸对于销量高的车企而言,确实是不可多得的技术。但,结合2023年新势力车企销量排行榜来看,年销量达到“标准”的车企,仅理想一家。


纵观一众新势力车企,不乏“长期主义”玩家。然而,从前期投入来看,一体化压铸技术耗费的高额资金,对初创车企来说无异于巨大的沉没成本。有机构估算,一台9000吨级别压铸机售价高达9000万元,平均1万元/吨,而小鹏、哪吒动辄上万吨的压铸机,成本只高不低。

另外,中金证券曾测算,同样年产10万辆车的前提下,传统冲压-焊接工艺的设备总投资约为5.2亿元,全部采用一体化工艺的设备总投资高为7.1亿元。有意思的是,特斯拉Model 3至今尚未加入一体化压铸队列中。


疯狂的“吨位战”、叠加车市“内卷”,新势力车企俨然已经杀红了眼,忽略了特斯拉高效降本的背后,源自于巨大的出货量。可惜的是,现如今才幡然醒悟的车企们,早已深陷泥泞中。



一体化压铸,对于车企来说,无疑是柄双刃剑,对于早已实现规模效应的车企来说,是锦上添花,但对销量还未形成质变的车企而言,除了短暂的提高品牌力以外,更多的是巨大的沉默成本。至此,尚未跟进的车企们,面对一体化压铸技术需慎思。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行业动向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8.5万关注 | 5055作品
+ 关注
12缸汽车官方说客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54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