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程式:没有落后的技术,只有适合市场需求的技术

增程式电车有多火?理想汽车仅靠3辆车就取得月销破4万辆的成绩,深蓝汽车官方曾表示SL03纯电版和增程版销量比是2比8,零跑汽车更是凭借C11增程版,一举从月销3千出头逐渐涨到突破1.5万辆,重回新势力月销排行榜前列。这个所谓的落后技术,现在却像焕发第二春一样,让众多车企站在了新势力销量第一梯队,难道说增程根本不是什么落后技术,反而是最前沿最被消费者买账的技术?

其实增程式汽车被调侃为落后技术也不是空穴来风,因为按历史来算,增程的确算相当古早的技术了。早在1900年,保时捷的创始人费迪南德·保时捷,为了增加电动车续航,便给其装上了一台内燃机来发电,历史上第一辆增程式电车“Lohner-Porsche”由此诞生,而且这也是第一辆以保时捷命名的车。谁能想到以水平对置发动机闻名世界的保时捷,早在品牌创立30年前的鼻祖车型,居然是一辆增程式电车。

虽然增程式开局很早,但因为两次世界大战造成的经济冲击,导致电能储存、发电技术等相关技术发展受限,外加内燃机技术提升和石油开发成本降低等种种因素的影响,历史最终选择纯内燃机,而电动车包括增程式在内的发展则至此停滞近百年。

到了21世纪初,电池等纯电车的相关技术逐步突破,增程式电车也开始有大车企尝试,比如最早的进口宝马i3混合动力版本,就是在纯电版的基础上装了一台双缸汽油发动机来发电。彼时来看,宝马的造车思想的确挺超前的,可惜的是宝马i3最后还是失败了。究其原因,当时的电车过于小众,没有市场参考,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定价都相当离谱,最早的增程式i3车长才4米出头,纯电续航才168公里,最大马力才170匹,售价却超过了50万,相当于一辆5系的价格,消费者不买账实属正常。

除了价格贵,增程式的失利,还与宝马错误的打开方式有关,而何为增程式正确的打开方式呢?这就不得不提到近几年一辆真正把增程式带火的车——理想ONE。

由于国家大力扶持新能源车项目,国内新能源车的发展速度犹如高铁一般,每年都在大变样。然而凡事都有一个起步摸索阶段,早期的新能源车由于技术的发展尚未成熟,产品存在着很多缺点,其中最广为人知、最劝退消费者的就是“续航焦虑”。

很多人可能以为所谓的“续航焦虑”,单纯就是指纯电车表显续航虚标,真实用车环境很难跑出1比1的成绩,既然如此我不把续航跑干净,提前去充电不就行了。实则“续航焦虑”并非单指续航虚标,还有“补能效率”,前者对比后者,算是小巫见大巫了。

彼时的电车补能速度,即便是快充也普遍需要1小时左右,而燃油车呢?从空腹到满血仅需短短几分钟加油时间,补能效率遥遥领先于电车。同样是500公里续航的电车和油车,驾车从广州开到北京,2千公里出头的距离,电车足足会比油车多花费4小时补能时间,并且由于新能源刚起步,基建还没铺开,这么长的路程还无法保证电车续航到底时,刚好就能在服务区找到充电桩,而油车则完全不用担心。

电车的优点很多,顺畅的动力输出、无发动机噪音和震动的优秀NVH、遥遥领先油车的智能化体验等等,然而即便优点再多,“续航焦虑”依旧凭借一己之力将众多消费者入坑电车的念头给打消了,且不只是那些真的有长途需求,或者没有充电条件,无法使用电车的人,即便是家里有车位能装家充桩,有良好电车使用条件的人,也因为“续航焦虑”导致心理上接受不了而放弃电车。

如何解决“续航焦虑”,当时的车企们想了很多方案,比如加大电池容量,提高动能回收强度,增加单次续航里程;建设自家品牌充电桩,把基建铺开,防止找不到桩充电的窘境发生;直接提升充电速度,缩短补能时间……这些方案或多或少都缓解了“续航焦虑”,但并不能根治“续航焦虑”。加大电池容量、铺设充电桩依旧无法解决补能效率问题,而直接提高充电速度,受限于当时的技术发展尚未成熟,缩短后的补能时间依旧远远不及油车,无法被大众所接受。

既然充电效率提不上去,那么根治“续航焦虑”只能另辟蹊径了。以当时的视角来看,最具代表性的解决方案莫过于蔚来的换电与理想的增程了。蔚来的换电方案,这里就不展开细讲了,原理很简单,就跟很多人小时候玩四驱车换电池是一个道理,补能速度确实能比肩加油,但早期依旧有着基建太少问题。至于理想的增程方案,才是真的取巧,既然充电速度短期内无法有效提升,那我给纯电车装个发电机,随时随地边跑边充不就行了,而且加油站这么多,就连基建问题也一并解决了,于是理想ONE便诞生了。

明明都是增程式,为什么理想ONE成功了,宝马i3却失败了?正如上文所述,宝马的打开方式错了。增程式解决续航焦虑是通过油箱来大幅提升续航里程,所以油箱容积必须得大,2020款理想ONE的油箱容积有45L,以NEDC 标准计算,能在180公里纯电续航里程的基础上,额外增加620公里续航,综合续航里程达800公里左右,且到了2021款理想ONE,油箱容积还继续增大到了55L,进一步提高了燃油续航里程。

反观2018款宝马i3增程版的油箱容积仅8L,只是额外提供100多公里的续航,还没自身246公里纯电续航里程的一半多。这就导致宝马i3无法像理想ONE一样不充电,单纯当油车开,毕竟100多公里燃油续航,可能跑两天就得加一次油,加油非但没有解决“续航焦虑”,反而加剧了“续航焦虑”。

对于大部分人而言,在充电条件优越的城市代步,纯电续航并不需要那么长,200公里左右其实就已经够用了,就像当年大火的宏光MINIEV一样,170公里的续航看似很短,实则大部分人上下班来回也就20到30公里,170公里的续航里程足够一次充电通勤一周了。重要的是200公里之后满足高速长途的续航该怎么解决,纯电车和增程式电车用的其实是两种方案,前者通过加大电池容量来提升续航里程,但依旧存在补能劣势;后者则是通过油箱和发电机来提升续航里程,同时还解决了补能劣势。

增程式电车解决的“续航焦虑”其实是“伪焦虑”,因为大部分人90%的出行需求都是城市代步,只有10%的用车场景会涉及长途自驾,真正需要经常自驾长途的人很少。“万一我要开自己的车跑长途呢?比如过年开车回老家,或者自驾去西藏”,很多人纠结入手纯电车就是因为抱有这个想法,毕竟大部分人都只能拥有一辆车,自然想要这唯一的座驾更加完美一些,即便是这10%的长途需求也要一并满足。

这么一看,增程式电车既能城市短途充电通勤,减少用车成本,又能长途自驾烧油补能,节省补能时间,甚至是纯粹当油车开也可以,再加上没有变速箱,不开启增程器的情况下,驾驶感受也和纯电车没多大差别。对于只能买一辆车且想要体验纯电车驾驶质感的人,这难道不是“完美”的选择吗?

当然事物都有两面性,“完美”的前提是需要接受增程式的缺点。增程式电车本质上只是纯电车背了一个充电器,纯电车该有的其他缺点,增程式电车也一个不少,比如高速续航,纯电车的电耗会随着速度的提升变大,增程式电车也是如此,且因为电池容量更小,为保证补电速度超过耗电速度,发动机的转速提高,相应的噪音也会增加。另外,相较纯油车直接从化石能转变为机械能,增程式电车还要多一步从化石能转变为电能再到机械能,虽然市区通勤能把电能储存在电池里,防止因为刹车浪费,比纯油车更省油,但对于路况良好的高速长途,油耗反而会应为电耗的增加而超过纯油车。不过,对于长时间都在城区开车的人来说,这点缺点显然也不是不能接受,毕竟大部分时间都感知不到。

增程式电车很好,但“脱裤子放屁”也的确是事实,毕竟沾了“神秘液体”的光,至始至终都会产生尾气排放,这也是为什么理想现在画风一转开始造纯电车的原因。至于为什么会选择这个时间点造,而不是一开始造,自然是因为现在纯电车的补能速度有了很大进步,现在的新车没个800V架构都不好意思拿出来卖,而800V也将成为纯电车的转折点,是消费者开始接受纯电车补能速度的时间点,所以看似理想入局晚了,实则恰到好处。

现阶段,增程式电车正在大放异彩,虽然是落后技术不假,但也是最符合当下大部分人用车需求的驱动形式。不过就增程的本质而言,它的确只是新能源时代的一个“过客”罢了,随着纯电补能速度的不断提升,增程式唯一的领先优势也将荡然无存。当然大伙也不必太担心,目前离增程式退出历史舞台还很远,现在大可放心入手。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车系: 深蓝SL03 宝马i3
标签: 行业动向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4210关注 | 831作品
+ 关注
做真实的车评,给你带来国内外的汽车资讯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