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B工厂第15万台电池包下线,盘点上汽大众电动化布局

在过去的几年,在新能源车型井喷式发展的背景下,大多数传统“主力军”猛然觉醒,纷纷投身新能源市场,而先人一步的上汽大众因为提前布局,似乎已经进入转型与收获并存的阶段。近日,上汽大众新能源汽车工厂电池车间第15万台电池包下线,标志着其转型进入深水区。


合资新能源销冠,ID.家族的起势

近一年来,对于上汽大众来说并不好过,不仅汽车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疫情的负面影响也带来巨大的压力。有人说“大象转身”很难,诚然如此,但是转身过来的大象也会更加势不可挡。上汽大众在新能源领域已经让人看到起势的苗头,

从销量上看,1-6月,ID.家族累计销量为28100辆,保持合资电动车销冠。其中,ID.3零售13,665辆,同比增长56.2%。

2021年,随着上汽大众首款MEB平台纯电车型ID.4 X上市交付,上汽大众打起了艰难的翻身仗,目前来看,成绩不算差,ID.纯电系列推出2年多以来,累计销量已超13万辆,位列合资纯电销冠。对于国内大多数车企来说,燃油车销量下滑是不争的事实,上汽大众ID.家族的销量冲上来,可以填补上汽大众整体的空缺,也是其改变打法,对抗新势力的重要一步。


在产品上,ID.家族塑造了上汽大众电动化的标签。上汽大众在ID.家族上倾注大量心血,MEB平台的应用更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操控性能,源于德系对操控的追求,ID.系列采用成本更高的后置后轮驱动系统,再结合上汽大众底盘调校功底,使得上汽大众ID.家族兼顾舒适性与运动属性,ID.3纯电小钢炮的名号被用户广泛传播。同时,来自MEB纯电平台的前后50:50配重比、怀挡设计、小液晶仪表、AR-HDU抬头显示技术、自修复轮胎以及B/挡设计等设计,也是吸引用户的优势点。

率先布局新能源,让上汽大众游刃有余

日前,上汽大众新能源汽车工厂电池车间第15万台电池包下线,电池生产初具规模。据悉,在该电池车间,电池装配首次与总装车间耦合联接,直接向总装车间输送电池包。整个车间拥有超过138台机器人,壳体生产线自动化率达88%,基本实现无人化全自动生产。同时,该工厂秉持高标准的德系工艺品质,远超国标的338项品牌标准电池安全验证、电池包全方位的安全设计、高严苛整车耐久验证等,都将在市场竞争者发挥作用。


位于安亭的新能源汽车工厂不仅生产电池包,还是上汽大众电动车生产的核心基地,目前承担ID.3、ID.4 X、ID.6 X及奥迪Q5 e-tron的生产。上汽大众对于新能源的野心可谓由来已久,从2015年上汽大众就开始筹谋布局,打算将安亭生产基地打造成具有新能源生产能力的总部园区,2020年,累计投资170亿的MEB新能源汽车工厂正式投产,MEB新能源汽车工厂也正式成为上汽大众的“新一厂”。

作为长期主义者,上汽大众正在打造新的体系力,2018年,汽车二厂完成改造,成为安亭第一个60JPH标准化生产线工厂;2021年,技术中心二期正式投入使用,从生产制造升级为研发中心,致力于在新能源研发、前瞻研究、虚拟研发等方面形成优势,研发更符合中国消费者习惯的优质产品。目前,长沙新能源汽车项目也进入设备调试和生产准备阶段,计划在2024年上半年投产,规划年产能10万台,长沙工厂成为继安亭之外上汽大众又一新能源生产基地。

德国人的严谨让大众的转型看起来有些“慢”,但是前期的“慢”会成为后期“快”的助推剂,这种慢工出细活的长期主义,也会为大众聚集优势。


在笔者看来,上汽大众是明智的,在新能源市场经历野蛮生长过后,必然会趋于理性,消费者会更多考虑有实力、有平台、有品质的传统合资车企的产品。这个时候,上汽大众提前转型升级积累的生产制造、产品及技术优势,会让消费者看到其品质背书,“换道超车”便是水到渠成。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品牌分析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115关注 | 101作品
+ 关注
欢迎关注,分享最新汽车资讯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9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