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车企像中超,表面的繁荣掩盖了根基的薄弱?

这次车展的任务,本来是黑科技的话题。没办法,领导看中理工科生的身份,觉得我来说这个话题才是对症下药。思来想去,觉得上海车展也没有黝黑的东西可以讲,干脆去零部件展馆溜溜。

晚上回到酒店做直播,我和庆哥还聊到这个话题。说中国车企已经出现分水岭,励志做高端的品牌想尽办法提升品牌形象,照这个势头发展下去,大浪淘沙的周期说来就来。

在展馆里,看到传祺GS8、Wey VV7s、领克,倍感鼓舞,似乎笼罩在中国品牌头顶上的天花板,说捅破就捅破了。但是在零部件馆里,我似乎得到了一个不同的答案。

现在,能叫上名字的供应商无外乎几家巨头,爱信、采埃孚、加特可、马勒,非欧即日,中国品牌,根本进不了核心圈子。看看身边的自主车型,双离合逃不过格特拉克、CVT不外乎邦奇、有点追求要上AT的,似乎只剩下爱信了。

国货,切,你想太多了,Designed by China更像是零部件行业一个天方夜谭的话题。在展馆里这种地位上的差异被直观放大,国际巨头中心区域锣鼓喧天,中国企业只能在角角落落里安静的展示一些电路板、饰板、甚至是危险警示用的三角架。

中国汽车行业表面繁荣的背后,实际的距离似乎是触目惊心的。讨伐工业基础的话,不是第一次说了,不过,每一次我都不能写出一个漂亮的解。几百年的积淀,也不是几句话就能喷出来的。我细细思考了一下,这些零部件供应商好像是在扮演者保姆的角色,你想要AT变速箱,过不了多久他就给你端上桌。

但两者毕竟不是母子,简单雇佣、没有血缘,这道菜分量足不足、好不好吃、吃下去能不能消化的了,保姆就管不了那么多了。反观国外车企,每个大品牌都有亲妈伺候着,举个例子,宝马之所以可以大胆的使用CFPR材料,是因为这家公司控制着全球最大的碳纤维材料的工厂。类似的故事,还有辣么多。

这样看,中国的车企有点像中超,表面的繁荣掩盖了根基的薄弱。并且,如此局面是很难逆转的。但是,如果没有上层建筑的蓬勃发展,又很难倒逼底层基础的健全。还是举中超的例子,假设一线球员拿不到天价的薪水,又能吸引几个小孩投身到这个行业呢?

说回汽车本身,前段时间被广汽传祺的相关人员洗过脑,他们的观点是我们先解决有无问题,然后再思考如何提高零部件的自主知识产权。这种说法,完全可以说服我,要是整个行业规模养活不了几个从业人员,又何谈追赶超越呢。

从前,中国政府还抛出过一个概念,依靠电动车的发展实现弯道超车。一开始,我是对这种说法十分反感的,但是车展过后,我倒是觉得按着这条路子,迫近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对于电动汽车,本身的结构比传统汽车简单得多,而且像类似蔚来的企业,一开始目标就瞄着三电系统的自主研发,从结果上看,似乎也完成当初的设想。

所以,广汽传祺和蔚来两种做法的综合,我又重拾了希望——一边是传统车企的扎实发展,一边是新兴创业公司的大刀阔斧,两条腿走路,总是要稳健的多的。还有一个领域,我是要提一下的——自动驾驶。我敢打包票,中国在高精度地图、图像识别处理、自动化控制方面,是不缺乏基础和人才的。如果让我做个预言,无人驾驶领域,很有可能是中国供应商体系的突破口。

看过了整篇文章,你或许会觉得思维跳跃的有些快。总结起来,这届车展我看到了自主品牌向上发展的速度、信心,也因为零部件行业的弱势着急,怕是这种落后拖了行业的后腿。但是静下来慢慢回想,中国的汽车行业的发展还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只要我们在这条路上稳定、踏实、持续的走下去,不怕差距不能缩小。(文/XCP柳笛)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88.5万关注 | 1.4万作品
+ 关注
新车评网提供中立、专业和真实的汽车评测资讯,帮助消费者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6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