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日系车在北美和欧洲销量差异巨大?

不知道你们了不了解,在北美大红大紫的日系车在欧洲从来都是不温不火。数据不会说谎,在过去二十年,欧洲外来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从31%上升到了36%,而日本车的市场占有率却从12%降到了9%。形成对比的是,韩国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从1.5%上升到了5.1%。


仔细看下欧洲2016上半年品牌销量排行,全世界销量第一的老大丰田在欧洲只能排到11,日产第13名,坚持自我的马自达第19名,而本田连前20都排不上。欧洲2015全年品牌销量丰田依旧是第11,日产12,马自达18,铃木20,本田依旧榜上无名。普通品牌刚刚能生存,豪华品牌只能用惨淡来形容,雷克萨斯全系销量还不到ABB单个品牌的1/15,在德国销量比超豪华品牌宾利还少,讴歌和英菲尼迪在欧洲基本比布加迪还罕见。

而大西洋的另一端,日系车在北美却如日中天,2015年总体市场占有率超过1/3。销量排行榜上丰田从1985年开始就长年在前三,本田和日产一般情况下出不去前五,斯巴鲁经常能进前十。雷克萨斯即便是近几年销量不那么如意,也基本和奔驰宝马差不太多,明显高于奥迪。讴歌,英菲尼迪的销量和奥迪不会差太多,一般在20-25名左右徘徊。


日本车在欧洲售价高?完全是瞎扯!

很多人说欧洲地方保护主义,关税高,所以导致进口车价高。其实不然,本身欧洲车价就高,C级车(A6、5系 、E级)以下的车都比国内贵,家用车甚至是国内同样配置车型售价的两倍。而日本车其实普遍车价比中国还便宜,即便是日本制造的车漂洋过海运到欧洲加上关税也并不会比欧洲车贵。并且成本来衡量售价,这种经济思想在现代社会是行不通的,更何况有些为欧洲开发,只在欧洲销售的车型也是在欧洲本土生产。 


▲图为丰田在全球各地的工厂 ▲图为丰田在全球各地的工厂

举例来说,一辆85马力的高尔夫1.2 FSI,5挡手动,1.785万欧元起,配的是15寸黑色钢轮毂,四个门都是手摇窗,基本上是21世纪初的感觉。ok,那我们下面找一辆同级日系车做个比较你们就大概能明白了。

与之对应的是丰田Auris(可以理解成两厢卡罗拉),1.33的排量、99马力、6挡手动、1.799万欧元起,可是配的是15寸铝合金轻质轮毂,车外后视镜电动调节电动折叠,四个车窗电动升降,自动空调,7气囊,比中配的高尔夫配置还要高一点,85马力的高尔夫配到这个配置至少要2万欧,并且最近Auris还有官方的的降价活动,全德混动车型和顶配车型官方直降3000欧,经销商方面还有各种各样其他的活动。

因为这个选题比较大,我也问了几个欧洲的资深车迷朋友,最后总结起来就是:用车习惯差异巨大,所以设计理念的差异也巨大,市场反应当然也是差异巨大。不同地区对车辆不同方面的需求是不同的,所以不同厂商不同车型注重的方面也各不相同,并且也不可能所有地方面面俱到,并且也有一些方面是相悖的。日本车的很多优点在欧洲人眼里是可有可无的,但很多欧洲人普遍需要的特点日本车却没有,下面我们来详细展开聊聊。

欧洲人注重驾驶感 

即便相对于美国,欧洲的市场也更成熟,同时也更保守,大多数欧洲人(尤其男性)对车的要求不仅仅是从A点移动到B点的代步工具,而是一个玩具,甚至是个运动器械。欧洲人对驾驶感的要求很高,这也是为什么欧系车相对来说底盘更扎实,而日本大多数家用车首先注重的是实用性和舒适性,而驾驶性甚至放在耐用性,稳定性,可靠性的后面。

其实从手动挡的比例也可以看出来,在之前的文章《德国人有多爱手动挡?》里提到过,直到2014年末,欧洲自动挡普及率依旧低的可怜,只是刚刚过20%而已。另外,德国大多数高速公路是不限速,两厢小车还有MPV跑到150km/h时速以上的比比皆是,其它欧洲国家虽然限速,但监管不是那么的严格,超速跑的也不少,高速稳定性对欧洲人来说也是相对重要的一点,日本车的空气动力学设计,悬挂设定对于高速的考虑相对更少,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说日系车高速漂的原因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马自达作为一个相对小众的品牌,在欧洲市场只有6款车型,只有马自达2是相对于偏向欧洲市场开发的,其他都是全球车,销量却还可以进前20,相比之下排在马自达前面的丰田和日产在欧洲有十几款甚至接近二十款车型。在我看来,这和马自达一直以来注重的运动性,良好的操控性是有关系的。

欧洲人对实用性不太注重 

日本因为人均土地面积小,所以很早开始日本人就极其注重实用性,小车身大空间,遍及全车的储物空间,两厢车和MPV还有让人眼花缭乱的座椅设置。虽然欧洲相对于北美也是人均土地小的可怜,但欧洲一线发达国家普及汽车接近一百年,二线发达国家普及汽车也比日本早得多,人均汽车保有量也比日本高不少,中产阶级有两台车是司空见惯的事。所以欧洲人并不像日本人那么的注重实用性,以及见缝插针的空间利用,不少21世纪的欧系车甚至全车没有一个杯架!比如雪铁龙DS3。

欧洲人热衷于汽车新技术

某种程度上,日本车对于新技术的应用也相对保守,虽然这样可以换来很低的故障率以及简便维修,这是日系车在北美市场受追捧的重要原因之一,但这在欧洲市场是很吃亏的,以德系为首的欧洲品牌在一项全新的技术经过足够的测试,批准后经常很快就出现在换代或者中期改款的车型上。

欧洲人对审美和设计的要求 

再来说说设计,设计感是欧洲人非常看重的,并且欧洲的审美和亚洲不同。除了艺术感,细节的处理之外,整体比例,车身姿态是欧洲人非常看重的。日系车经常为了向车内空间妥协,减少各方面成本,很多车型是小轮胎高腰线,这样的车整体比例在欧洲人眼里很奇葩。下图就很好的说明了,同样是4米出头的车身,欧系车和日系车侧面车身比例的不同,日系车内部空间也更大。

有人指出,日系车近两年过于夸张的外形设计在欧洲饱受诟病,“新普锐斯看起来简直像个怒气冲天的海象!”,“完全无法想象领导层是怎么同意这样的设计量产出来”,“这种设计在欧洲简直是自寻死路”。

内饰设计也是,相对于同时代的欧系车,日系车对欧洲人来说可能有些无聊。再比如有一阵日系车还流行过用液晶屏取代指针,强调电子感而弱化机械感,这是欧洲人不太喜欢的。并且到了今天,全世界范围内除了几乎只在日本本土销售的车型,几乎没有车采继续用这样的设计,即便是全液晶彩屏仪表盘,在大多数情况下也是模拟机械指针的。


在近几年日系车越来越趋向于夸张设计的时候,欧洲的老大大众反而采用了更保守,更有逻辑的设计,每一个线条的走向都非常严谨,比如新一代帕萨特B8(国内迈腾),奥迪A4、Q7。尤其刚上市的奥迪A4L,看起来整体和老款并没有很大的区别,但是每一个细节都得到了优化,欧洲(尤其德国)人对其赞不绝口,上市后迅速升到了车型销量榜前五,超过同样是好评不断的新C级,然而这种设计貌似在亚洲地区并不受追捧。

欧洲人的本土情结少不了 

放眼全欧洲,欧洲本土品牌的市场占有率超过2/3,而没有自己汽车工业的国家,比如荷兰,外来品牌汽车的销量就比在德国、法国、意大利相对好一些,当然日本品牌也一样。在本土汽车基本已经陨落的英国,日本车销量也没有德法意那么惨淡。

其实,政策也有一定的原因

比如最著名的就是欧系车普遍采用涡轮增压,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如今的涡轮增压发动机在极低的转速就可以爆发出最大扭矩,可以让车辆快速达到有效的速度并且低负荷运转,搭配更低的机械摩擦、更轻的车身,可以在欧盟的油耗循环测试中取得更漂亮的成绩。 

这一点再加上排量税,对今后的用车成本都有影响,而不仅仅是买车掏钱那一刻,即便日系车税后价格相对更便宜,但一定程度上还是被政策拉低竞争力。当然,日系车现在也为欧洲市场研发了小排量增压汽油引擎,比如日产和丰田都推出了1.2T、日产的1.6T,当然柴油引擎也有很多种选择。

对于豪华的诠释,玩法是不同滴!

扒一扒老故事,1989年雷克萨斯LS400的出现,让当年这个级别的老大S级都捏了一把汗。安静、舒适、流畅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很多媒体人说LS400是90年代最舒适的轿车,很多方面甚至超过了劳斯莱斯。

雷克萨斯的舒适度,静谧度无懈可击,精致的内饰、优雅的氛围也并不比德国对手差,可路感几乎为零,发动机也尽量隐藏自己的存在,机械感被包裹起来,驾驶感可以用无聊来形容的豪华轿车。甚至有的媒体开玩笑说,Lexus的早期车型是直接把驾驶感阉割掉了,开起来寡淡无味,不完整。

欧洲人就对这款被全世界多个媒体誉为"世界上最好的轿车"一直都没什么兴趣。首先,欧洲高昂的人工成本,让买的起这个级别轿车的人根本雇不起私人司机,所以绝大多数私人车主都是自己驾驶。前文也说过,很多欧洲人追求驾驶乐趣,高级中产和金领阶级需要的并不是一台安静的可怕,开起来也舒(wu)服(liao)到要睡着的豪华轿车。

LS在美国年销量有时甚至比S级还要高,在W220出现之前甚至销量是S级的两倍!即便是近几年,这款已经十年没有换代的豪华轿车在尺寸、动力、豪华程度都远不及德国对手的情况下还依旧能保持接近万辆的销量实属不易。然而,即便是LS车系的鼎盛时期,90年代在欧洲的销量也不及在美国的1/10,近几年更是少到每年一两百台,比价格差了4倍且目前最贵的量产豪华轿车劳斯莱斯幻影还少。


设计方面也同样,内饰的豪华并不是大量名贵材料简单粗暴的堆砌,而是需要设计师的独具匠心,将不同材料、质感、恰到好处的融合,营造出豪华的氛围,说实话,日系豪华品牌在这方面还略逊一筹。非常明显的好例子是新款奔驰E级,即便是欧洲乞丐版的织物座椅,满车的硬塑料,屏幕小的可怜的内饰,看起来依旧赏心悦目。

量身打造的特供车成功率很高?

所谓特供车,最明显的就是国内的大众,美国的丰田和欧洲的福特,之前在Seminar上专门做过一个报告就是只有在中国才能见到的德国车,大多数德国人都不知道原来大众在中国有这么多五花八门的“特供车”。 

福特福克斯和蒙迪欧是福特专门为欧洲市场开发的车型,欧洲设计欧洲开发,所以销量比同国籍的对手好得多的多,尤其福克斯和嘉年华,有时可以撼动霸主大众的地位。丰田在美国市场卖的车型和日本本土的车型几乎没什么重叠,丰田在日本本土乘用车就有44款,美国有19款,其中只有6款是相同的。

聊到这里,你们应该也看出来了,日系车在欧洲的发力并没有像在美国市场那么费尽心思,研究当地市场并及时作出调整。本田基本都是拿全球车来欧洲卖,并且车型更新明显落后于其他地区。日产和丰田虽然推出了几款为欧洲市场提供的车型,但是改动的还是不够彻底,还是不那么符合欧洲人的口味。

AL频道小结

总结一下,销量不好并不代表产品不好,只能说没有完全迎合当地市场需求,而不同市场的需求是不一样的。日本品牌也在努力,谁不想在这个全球三大市场并且最古老的市场分一杯羹呢。除了上文提到的马自达,日产近几年在欧洲的表现也有不小的提升,今年前三个季度,就在德国的销量超过了丰田。好啦,关于日本车为什么在欧洲和北美的市场表现差异巨大,你们有什么想说的,欢迎评论区留言。
本文为AL频道原创,作者: Fazioli,转载请打招呼

---------------------------------------------------------------------------

欢迎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AL频道(ID:autolife2014)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21.5万关注 | 1万作品
+ 关注
买车、用车、玩车老司机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556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