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全球裁员波及中国 消息人士:市场部也被“一锅端”


特斯拉在全球掀起的裁员风波正在深度波及中国市场。有消息人士近日向车壹条透露,继解散中国区的设计部门和多个职能部门开启裁员动作后,特斯拉中国的市场营销团队也被“一锅端”裁掉了。不过,这一最新爆料的真实性,截至发稿前并未得到特斯拉中国官方确认。


但不可否认的是,号称全球裁员比例为10%的特斯拉,这一次在中国市场的运营团队裁员比例上可能情况更严重。有媒体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透露,特斯拉中国区裁员涉及多个部门——包括但不限于客户服务人员、工程师、生产线工人和物流团队,有些部门将裁员30%-40%,个别部门裁员比例高达50%,其他部门普遍在20%左右。


“特斯拉公司正开始重新聘用部分超级充电桩团队的员工”这是特斯拉裁员风波持续至今传出的第一个积极消息。而在一个月前,马斯克才刚刚解散这支将近500名员工的超级充电桩团队,其中还包括团队负责人丽贝卡·蒂努奇(Rebecca Tinucci)和新产品负责人丹尼尔·何(Daniel Ho)。


对于重新返聘部分员工的举动,外界略带调侃地揣测特斯拉或许是裁员才“疯”了,不小心裁到大动脉。虽然返聘的具体原因以及人数比例特斯拉没有向外界公布,但全球范围内大比例的裁员举动确实是不争的事实。在裁员进度还在持续的情况下,外界对特斯拉裁员“降本增效”的举动议论纷纷。


最刺耳的声音莫过于“难道如日中天的特斯拉真的扛不住了?”当然,这个问题的回答是毋庸置疑的。但深入分析不难发现,特斯拉选择裁员的背后或许与下滑的销量以及不佳的财报数据有很大关系。


中美成“重灾区”


今年4月15日,特斯拉CEO马斯克发布了一则全员信,沉重地宣布将在全球范围内进行10%的裁员,这一决定也将改变约1.5万名员工当下的生活轨迹。

不过,一位接近特斯拉的相关人士向车壹条透露,特斯拉的裁员比例远比公布的10%力度更大。而从目前特斯拉丝毫没有放缓的裁员动作来看,这一说法似乎正在被验证。


事实上,当马斯克的“裁员信号”抵达中国市场后,特斯拉各门店的充电、软件、服务、工程甚至HR部门就迅速开始了不同比例的裁员,其中销售部门被裁力度最大。马斯克也在社交媒体平台做出解释,他表示是为了精简销售和交付体系,因为这个体系已经变得复杂而低效。


一位被裁的特斯拉销售员工表示,自己才入职没两个月就接到被裁的消息,虽然觉得失落,但对比之下,工龄更久、实力更强的老员工也没能逃过这次裁员,他也就坦然接受了裁员名单的安排。


据相关人士透露,几乎每家特斯拉门店都有人被裁,且有的销售部门被裁人数比例最高达到50%。不过这一数据并未经特斯拉官方统计,仅是内部员工在参与裁员话题讨论时对各部门裁员人数的主观感受。


此外,4月23日,某平台爆出特斯拉突然单方面宣布终止与应届生的聘用关系,导致已经拿到offer等待入职的应届生临时被“鸽”失去工作机会。


到了5月,特斯拉的裁员动作并未放缓反而相对变得更激进。马斯克甚至向高管发出最后通牒:“如果不进行更高比例的裁员,那么他们自己也会被解雇。”这一次的裁员范围将更大,覆盖到客户服务人员、工程师、生产线工人和物流团队等。


而在美国本土市场,同样的情况也正在上演。


最新消息透露,特斯拉于当地时间5月13日向美国政府相关机构发出的通知,计划在加利福尼亚州再裁员601人。特斯拉曾表示将在加州和得州裁员6020人。另外,在德国,特斯拉解雇300名临时工后,又计划在柏林工厂裁员400人。


治标OR治本?


对于这次特斯拉前所未有的大裁员,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是其全球销量的增速放缓,甚至下滑导致。公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特斯拉交付量为38.7万辆,同比下滑8.5%,这也是特斯拉近4年来首次出现季度销量同比下滑。

站在中国市场的视角来看,特斯拉销量下滑的主要原因与中国本土新能源品牌的强势崛起从而拿走本该属于特斯拉的订单份额有关。


一直以来,特斯拉就是高端智能电动车品牌的代表,被喜爱电动智能化的中国消费者追捧。但是随着自主高端电动品牌的强势崛起,中国消费者有了更多元甚至更高品质的选择后,特斯拉的热销车型ModelY、Model 3也因此受冷。


在特斯拉热销车型所在的价格区间内,竞争对手非常多。


比如号称智驾水平“遥遥领先”的问界M7、主打急用定位的理想L7/L8、吉利高端品牌领克最新推出的领克08等,都是20-25 万元价格地带受欢迎且销量位居前列的实力选手,甚至新晋选手小米SU7的入局也让特斯拉在电动新能源市场感到一定的压迫感。毕竟这是一位上市24小时就拿下8万订单量的超级玩家。

为了想办法刺激潜在订单和推动销量,特斯拉甚至还在产品价格端“反复横跳”。


今年4月初,特斯拉宣布Model Y车型售价上调5000元。时隔仅数日,特斯拉又将全系产品降价,降幅均在1.4万元。不难看出,特斯拉的“逼单”策略在见惯了价格战的中国消费者面前毫不奏效。


对于特斯拉而言,全球销量下滑带来的直接后果便是利润的减少。而这也是马斯克在致内部员工的一封信中所解释的裁员原因——降本增效。


在2024年一季度财报中,能明显看到特斯拉的表现非常不及市场预期。财报显示,其实现营业收入213.01亿美元,同比下滑8.69%,归母净利润11.7亿美元,同比下滑53.5%,

除了受到中国电动车品牌的“挤压”从而被动让出不少市场份额外,特斯拉销量走下坡路的原因还和自身产品的严重老化有关。


虽然特斯拉当下的每款产品都非常经典,但在产品迭代节奏高频的汽车市场,新产品便意味着新的关注点和新爆款车型,这也是拉动增长量的强力引擎。特斯拉对于旗下的车型过于自信,从而忘却一个简单的道理:用户看惯了一成不变的产品会进入审美疲劳阶段。


尤其是当中国新能源市场不断踊跃新技术、新产品,甚至是新服务,呈现出“价格向下,体验向上”的局面时,这种强烈的反差对比,让特斯拉引以为傲的经典产品,以及极致的服务体验正在失去吸引力。


写在最后:


特斯拉在销量下滑、利润不及预期的当下,采用裁员手段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无可厚非,但这一方法真的可以一劳永逸,解决根本问题吗?或者说,与其选择刀口向内的裁员模式,是不是选择丰富自己的产品矩阵,拿出更能打的新产品更能拉动销量从而正向带动利润增长?


毕竟,“特斯拉发布新品”这个话题听起来就带着巨大的流量和商业价值。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车系: Model Y Model 3
标签: 品牌分析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7823关注 | 4628作品
+ 关注
一个在碎片化信息时代推崇深度阅读的汽车新媒体。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