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八年未换代,国产新能源超越特斯拉了吗?

近日,有消息传出特斯拉将会在五月份延续裁员的政策,并且力度会持续加大,在此前,特斯拉已经宣布要在全球裁员10%以上,而特斯拉在国内的裁员则主要为了降本从而提高产品竞争力,特斯拉甚至着手在安排二把手朱晓彤(Tom Zhu)返回中国,以提振在中国的销量,希望在这个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赢回份额。

从最新四月份的销量来看,特斯拉在中国卖出了31421台,同比下跌达到了21%,是主流新能源品牌中下降最严重的几个厂商之一,而特斯拉前四个月国内累计销量也下降超过了7.6%,尽管特斯拉下滑严重,但其销量体量依然能保持一个季度10万台左右,远超国内包括问界、理想、埃安等新势力在内的品牌。

更让人恐惧的是,特斯拉旗下走量的两款车型Model 3与Model Y分别于2016年与2019年发布,距今最长已经超过八年,八年时间未曾换代,特斯拉依然觉得自己的产品应该在中国卖的更好。面对这么多国产新能源车企,特斯拉究竟领先在哪?

电池

三电是特斯拉最核心的竞争力,三电分为电机、电控、电池,大家相对熟悉的可能是特斯拉的电池优势。早期特斯拉用的是18650单体电池,后期使用21700电池,其最大能量密度能够达到300Wh/kg,我们以现在宁德时代最新的麒麟电池为例,其能量密度在255Wh/kg,两者之间依然有相当明显的差距。

而特斯拉的21700电池是在2018年就已经曝光的电池技术,实际上2020年开始,全新特斯拉的4680电池就开始曝光了,这是特斯拉联合松下一起在21700电池的基础上进行自主研发,据特斯拉官方公布,4680电池能量密度几乎是21700电池的5倍,续航提升约16%,15分钟即可从20%充至80%。

很明显这块电池是领先于整个行业水平的,但让很多品牌庆幸的是,因为产能限制等各种原因,4680的供应量一直不足,国内更是没办法全面量产,这给了其他品牌在电池技术上追赶的时间,半固态电池的量产落地可能会缩小国产品牌与特斯拉在电池之间的差距,毕竟4680依然是传统意义上的液态电池。

电机

除了电池之外,电机同样是特斯拉的强项,但这种强悍并不体现在数值上。

现阶段特斯拉自己的主力电机是名为3D7的永磁同步电机以及四驱才会使用的3D3感应异步电机。3D3主要应用在四驱车型上,单个最大功率为137kW,最大扭矩为219牛米,但它电机尺寸偏大、耗电量大,总体出货量不算太高;而前者3D7作为特斯拉走量车型中的技术集成度最高的电机,尺寸小、耗电量均衡是该机器的优点,峰值转速能达到19000rpm。

可无论是智己、华为、比亚迪亦或者是小米,在电机上的数据基本都超过了特斯拉,比如比亚迪前段时间发布的最新23000rpm的电机,光从电机性能方面,特斯拉确实落后了,但我们不能否认特斯拉在电机上的创新给整个行业劈开了一条道路。

高速转机最大的问题就是转子的偏离,20000rpm以后转速的上升会带来成倍的离心力增长,如何把转子控制在规定范围内成为了高速电机的难题。特斯拉率先提出了碳纤维转子套把转子包裹起来的方案,使电机可以持续超高速运转,这种方案很快得到了行业认可,而直到现在,所有的高速电机都是沿用特斯拉的思路,还没有出现第二种解决办法。

因此我们在电机上现阶段的领先完全可以说是站在特斯拉的肩膀上,很难说特斯拉下一代电机会不会出现震惊整个行业的技术。

电控

其实相比于电池、电机来说,电控才是特斯拉领先最多的部分。三电系统中的电控往往才能决定这台车最终表现,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产品的电池电机都能跟特斯拉媲美,甚至是超越特斯拉,但最终无论是加速性能还是能耗都比不过后者,这就是电控在其中发挥的作用。

特斯拉的BMS系统难度要大于大部分车型,无论是21700电池亦或者是4680电池,因为结构优化的原因,电池包的电芯数量极大,普通的BMS很难调度好,因此特斯拉采用了一套独创的主从架构,即“一主四从”的管理方式,由电池包“Penthouse”位置的主控BMU为中心,分布四条BMS系统线路。

通过由分支到总控的方式,特斯拉的BMS系统能够精准的监测并控制好每个电芯的情况,更重要的是,所有的电池电控系统,特斯拉都将其全部集成在了Penthouse位置,而高度的电控系统集成化,带来了体积小、重量轻、包容性强不挑电池的好处,线缆的大量减少使特斯拉出问题的几率更小,也让特斯拉在整体车身结构设计上有更多冗余,为好的驾驶质感打下了基础。

更恐怖的是,特斯拉这套BMS系统不同于电池、电机,它是持续可进化的。特斯拉电控系统是完全开放的平台,特斯拉还鼓励消费者与开发者共同参与到系统的优化中来,通过全球的特斯拉使用者的反馈与开发,特斯拉的BMS系统始终处于行业顶级。

回归到消费者层面,特斯拉在电控上的优秀最明显的体现就是电耗上。一台七八年前就推出的Model 3,即便是放到现在,还没有一台同级别的电车能够在电耗上胜过特斯拉,哪怕是前段时间风头正盛的小米SU7,雷总也只能在发布会上无奈叹气,“特斯拉的电控电耗控制确实牛,我们之后一定会超越它们”。

FSD

对于特斯拉的FSD,争议很大。首先是特斯拉的路线与国内大部分智驾的思路都不同,坚持视觉方案与大部分车企背道而驰,特别是国内在智驾方面相对比较的领先的华为与小鹏,它们均是激光雷达与视觉的混合方案,纯视觉做的比较好的似乎只有极越一家。

更何况这么多年特斯拉FSD一直未能进入国内,没办法同台竞技让很多人对特斯拉的智驾实力并没有概念,自然也无法分个高低。

实际上特斯拉在今年已经在美国实行了FSD的大量推送,直到现在为止,基本上没有FSD出现事故的新闻,这足以证明特斯拉在智驾上的能力水平很高。

就在5月12日,特斯拉FSD在国外跟奔驰的Drive Pilot系统进行了一场较量,可在这次比试中,日常使用的驾驶辅助功能奔驰却远不如特斯拉的 FSD,大家不要觉得奔驰的Drive Pilot很弱,后者是第一批在美国获得了特定路段的L3级别认证,在此前《消费者报告》中,Drive Pilot排名高于FSD,可最终奔驰却完败。

其实华为也同样有与特斯拉FSD比试的记录,不过该测试整体是保密进行,我们只能从余承东的只言片语中看到结果。余承东表示,“在经过测试后(美国),我们有信心,智界S7的智能驾驶系统仍然是全世界最好的”。

其实按照余承东的性格来说,这样的评价应该说明华为智驾就算有领先特斯拉FSD,但领先的幅度绝对不大,两者大概率在伯仲之间,由此可见特斯拉FSD可能并没有国内媒体渲染的那么弱。

当然,毕竟FSD还没有落地中国,再加上中国的道路情况远比美国欧洲要复杂,特斯拉FSD真正落地之后还能不能与华为媲美依然是个未知数,但至少我们可以确认,特斯拉FSD毫无疑问是国内智驾第一梯队。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车系: Model 3 Model Y
标签: 品牌分析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1.5万关注 | 4086作品
+ 关注
电脑报汽车出行频道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