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谷俊丽:智能化也不客气了,奇瑞要打造智能星途

“投入不设上限,人员不设上限,全面推进智能。”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大卓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谷俊丽博士,在本届北京国际车展上接受媒体小范围专访时,这样形容了奇瑞目前的智能化战略。


2023年2月,奇瑞创办大卓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并请来了前小鹏自动驾驶副总裁谷俊丽担任总经理。公开资料显示,谷俊丽硕士毕业于清华大学,并攻读清华大学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联合培养博士。曾在AMD、特斯拉与小鹏汽车等公司工作,是深度学习、机器学习等领域的专家。在特斯拉期间,深度参与了Autopilot 2.0的开发工作。

能看出,奇瑞已经下定决心做好智能驾驶。奇瑞近期发布的风云E06、星途 瑶光C-DM、iCar03等车型,都配备了不同等级的智能驾驶功能。

并且,据谷俊丽介绍,奇瑞集团的目标是2025年实现国内国际双百万自主智能车量产,并且在水平上全面对标新势力。


想达成这一目标,确实不容易。此前,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曾在一场直播中表示,在未来五年将会投入200亿用于智驾和智舱的研发。但面对一场“富裕仗”,在智驾行业有着丰富经验的谷俊丽并不急着“烧钱”。据了解,目前大卓智能团队大概400人左右,从全球招募了70%的硕士、博士,高管里大约30%都是来自欧美。


与不少车企动辄上千人的智驾团队相比,大卓智能的团队规模确实不算大。但谷俊丽已经定好战略,确保奇瑞在智能驾驶上的发展万无一失。


后发优势很重要


奇瑞在智能驾驶领域还是新人。从行业普遍水平来看,目前第一梯队已经开始比拼城市NOA智驾能力与可用范围大小,高速NOA已逐渐成为智驾玩家们的标配。

从零开发一套智能驾驶系统,不仅是资金与人力上的考验,更需要时间,但把落地时间定在2025年的谷俊丽,该如何实现弯道超车。在她看来,后发优势很重要。


奇瑞的一个重要后发优势,就是合作,利用行业力量,先把基础做好。谷俊丽认为有必要进行产业协作,并举了手机行业的例子。“我们见过手机行业只有一个人管所有零部件吗?没有,汽车行业是更庞大的行业,所以更不可能。”。


事实上,能全栈自研智能驾驶的企业,纵观整个行业也并不多见。


大卓智能进入智驾行业的第一步,其实就是先拓展朋友圈。在北京车展期间,大卓智能品牌正式于2024大卓之夜暨品牌发布会上亮相,与此同时,大卓发布了属于自己的“朋友圈”,与博世、地平线、科大讯飞、立讯精密与四维图新成立“卓界联合创新中心”。

这并不是大卓智能首次公开自己的“朋友圈”。今年1月,首届大卓智能生态日暨2024卓界大会在安徽芜湖举办。大卓智驾生态共创包含从产品、技术、运营三大部分,形成闭环,目标是通过合作,实现高质量、低成本与响应快的智能化体验。

也就是说,谷俊丽所说的后发优势,主要是希望利用好目前智能驾驶的成熟产业链。用行业的力量,追赶上行业的水平。


坚持强视觉路线,要做软件收费


对于目前奇瑞的智驾进展,谷俊丽介绍称,目前NOA的技术栈已经打通,基于BEV的视觉已经跑起来了,但是由于数据积累不足,因此落后中国行业最先进技术两年左右,但可以通过合作伙伴来补充一些数据积累。


从具体功能来看,谷俊丽认为,目前高速NOA已经是相对比较稳定的技术栈,而城市NOA对于奇瑞来说,还是“尝鲜”阶段。


不过,从需求角度考虑,谷俊丽认为现阶段有一个增强版L2与高速NOA功能,就已经能满足大部分用户。但这并不代表城市NOA在奇瑞并不重要,“它不是挣钱为主的品类,但确实是一个助推品牌向上的技术。”谷俊丽这样描述城市NOA的意义。


在技术路线上,谷俊丽表示将坚持“强视觉”路线。从技术角度来说,视觉是自动驾驶最不可或缺的传感器,因此它也是生产量最大、成本最低的一个传感器。相比于特斯拉的“纯视觉”路线,奇瑞所说的强视觉,其实并不否定包含激光雷达在内的其他传感器。但谷俊丽希望可以把智驾成本做到占整车3%—5%左右,相比新势力的10%来说,盈利空间会更大。

但针对高阶智驾盈利难的问题,谷俊丽希望利用好软件收费。但现场也有媒体指出目前国内的软件收费阻力较大,谷俊丽给出了两个观点。


第一,奇瑞的用户量很庞大,每台车收少一点收入也很可观;第二,通过研究特斯拉财报,谷俊丽发现去年特斯拉通过软件和大数据一共挣了580亿人民币,其中80亿是自动驾驶,奇瑞想针对另外那500亿做一些突破。


成为国际上第二个特斯拉


在奇瑞提出的2025年智驾目标中,国际百万智能车的目标更令人关注。毕竟,从印象来看,海外用户对智能化的需求并不高,除特斯拉外,国际上还未出现第二个有智能化标签的大型车企。


2023年,奇瑞年出口量超过93万辆,相当于奇瑞总销量的一半。因此,海外市场对奇瑞也相当重要。不过,对于海外不需要智能这种认识,谷俊丽给出了不同意见。她认为“现在你如果问Tire1什么时候实现NOA出海,他会告诉你用户不需要。但是在我们这里,我就是用户,我就是市场,所以我们往海外推”。


说白了,与其说海外不需要,不如说海外市场缺少一个智能化的推动者。特斯拉的确很成功,但特斯拉价格高且只有纯电产品,因此还无法做到更广泛的覆盖。


凭借奇瑞现有的全球销路优势,奇瑞的确有望成为全球“智能化”的普及者。但困难的是,奇瑞的车出口至全球五大洲,该如何做好各地的本土化落地,是个难题。


一方面,奇瑞在全球布局的六大研发中心将发挥重要作用。而另一方面,谷俊丽认为,可以围绕奇瑞在各国的营销网络,派人员去本地进行开发和测试,这也是奇瑞的优势所在。

此外,谷俊丽称,也会考虑和一些供应商合作,来做各国的本土化落地工作。


写在最后:


5年前,看重车辆智能化的用户会有多少人?车机有CarPlay足矣,辅助驾驶可以定速巡航就够了,这是绝大多数用户的心态。但从今天来看,不是用户不想用,而是市场没有拿出更好的产品,也没给用户更多选择。


从全球市场来看,智能化还未成为主流,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于,是不少国际主流车企还没将智能化视作全球范围内的重点,从而产生了“用户并不需要”这种假象。


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量达到522.1万辆。从以前来看,中国汽车的出海优势更多是性价比。而智能化,有望成为中国汽车的新标签。而在智能化领域,在全球范围内一直缺少一条“鲇鱼”来激活市场动力。


而这条“鲇鱼”,很可能就出自中国车企。奇瑞有能力也有决心,将智能车推向全球。汽车智能化,或将真正成为全球范围内关注的焦点。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品牌分析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7790关注 | 4593作品
+ 关注
一个在碎片化信息时代推崇深度阅读的汽车新媒体。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