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研发跑出中国速度,从未像现在如此迅速


尽管梅赛德斯-奔驰基于当下中国客户的实际用车需求,采用灵活的“油电双行”产品策略。但在战略上,奔驰仍持续聚焦电动化转型,并采取一切必要步骤坚定推进电动化。其电动化的决心与投入丝毫不受影响。

在电动化市场竞争最激烈的中国市场最大规模车展上,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股份公司董事会成员及首席技术官薛夫铭表示:“我们现在处于奔驰有史以来研发最快的阶段,过去130年中,从未像现在这么迅速过。”

本次北京国际车展上,梅赛德斯-奔驰带来了全新纯电G级越野车,以展现其坚持推进电动化的决心。

这款越野车领域图腾级标杆产品的电动化,表明梅赛德斯-奔驰正在推进各个细分市场的全面电动化。

“我们所有的细分车型产品、车型平台,包括CLA级概念车、AMG跑车,以及中、高端车型平台,都在推进电动化转型。目前,我们已在欧洲投资了数百亿级的资金用于电动化研发。”薛夫铭强调。

作为先行者,全新纯电G级越野车定义了豪华纯电硬派越野车这一市场。

不过,梅赛德斯-奔驰也强调要让客户在油电之间有更多的选择。

作为奔驰,我们始终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最好的产品,无论油电,这些产品都是纯粹的梅赛德斯-奔驰。”薛夫铭说道。


纯电大G到底有哪些提升?


舍克尔山位于阿尔卑斯山脉东段,奥地利的格拉茨市,这里海拔1445米。自1975年以来,舍克尔山一直是G级越野车研发路试的一个重要地段。薛夫铭也会亲自去舍克尔山上体验G级越野车的越野性能。自诞生以来,每一款G级越野车都要经历336次舍克尔山测试。即使在陡坡上,G级越野车也能像滑雪一样直冲而下。“有些客户在经历过这种体验之后,便毫不犹豫地选择了G级越野车。”全新纯电G级越野车同样经历了这样的完整测试。车底防护板采用含碳的智能复合材料,为电池提供了充分的保护。同时,整块车底防护板仅有约57千克重,它具备很强的刚性,重量却只有同形状钢材质的三分之一。它可实现类似F1赛车碳纤维车身的保护效果,即使遭受猛烈撞击也能保持完整。

全新纯电G级越野车的最大涉水深度相比燃油版本的700毫米增加了150毫米,达到850毫米。“我们拥有40余年的涉水经验,对如何确保车辆的涉水能力了如指掌。为了保证车辆的涉水气密性,我们会进行大量测试。”薛夫铭介绍说。针对全新纯电G级车,电池的气密性更加重要。为此,梅赛德斯-奔驰对电池的气密性进行了非常久的测试。“我们使用原子极小的氦气进行测试,全新纯电G级越野车的电池包能够将氦气密封在内部,而比氦气原子更大的水分子因此也无法进入电池内部。”可见,全新纯电 G级越野车不仅仅是给G级越野车装上电池,而是一整套完整体系的升级。关于是否会推出插电式混合动力的G级越野车,薛夫铭表示,会对未来保持开放的态度,但现阶段只提供纯电和燃油两个选择。


要用中国速度卷起来


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和技术,梅赛德斯-奔驰希望能够做好准备。

在研发投资方面,梅赛德斯-奔驰正处于历史上的最高阶段。“研发方面,每一年的花费都达到八九十亿欧元,比起其他公司,很可能我们也是最高的。”

目前,梅赛德斯-奔驰同时研发和投资的领域非常多,包括动力总成,智能化,操作系统,跑车,SUV,云技术,快充技术等等。

这导致我们现在是最繁忙的阶段。我们的研发人员数量也是以往之最,并一直在努力增强中国的研发能力,现在中国研发人数已经扩充到了2000人,而且未来还会继续扩充。

梅赛德斯-奔驰位于北京亦庄的研发中心正在全速运转。

他们希望对于未来趋势做好准备。包括高科技燃油车,ISG轻混系统,插混系统,都是中国在做的研发项目。纯电车型的电池本土化,还有纯电驱动单元等项目也都是在亦庄开发。

“我们非常忙碌,因为我们在做一个综合性的整体研发项目,包括燃油车、插混、纯电。我们要用中国速度卷起来,所以大家确实在多线发力。”梅赛德斯-奔驰(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高级执行副总裁,梅赛德斯-奔驰中国研发和采购负责人欧立甫补充说。

相较于国内一些新车企的研发速度,奔驰承认,“我们有时候确实花的时间比较久,这一点我们要向中国同行取经和学习,加快研发速度也需要承担一定风险,关键是做好风险收益的平衡。

但如果是新平台的第一辆车,确实可能需要花费更长时间。白车身和底盘都是第一次做,所以要充分确保它的安全性、舒适性和高质量。

“我们不希望把一个产品交到市场、交到客户手上的时候还没有做好最后的打磨,这是梅赛德斯品牌一定要有的信任和承诺。”

不过,拥有丰富造车经验的梅赛德斯-奔驰在软件方面却异常迅速。

“我们在软件上能做得非常快。我们构建了一个全新的架构就是MB.OS,它能让我们所有的更新、OTA做得非常快,我们整个软件系统,可以做到端到端快速流转,包括从规格制定到最后发布,新的版本、新的内容的上车流程都变得非常迅速。”欧立甫说这话时,充满自豪感。

这得益于梅赛德斯-奔驰上海研发中心的快速发展。去年,梅赛德斯-奔驰全新E级车发布了L2+导航辅助驾驶,这个在豪华品牌中处于领先位置的项目,仅用了12个月就完成了,语音交互改善也只用了9个月。

“我们是能够做到中国速度的,我们希望以最快速度把最新系统带到所有车型当中去。”欧立甫说。


既有坚持又有灵活性


尽管众多欧洲车企开始在中国采用中国公司提供的技术和平台打造电动车产品,但梅赛德斯-奔驰似乎并没有这样的打算。

“我们的策略是和最尖端科技公司进行合作,但是不会和其他整车厂合作。”

梅赛德斯-奔驰和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腾讯有着密集合作,在内容方面,在云技术方面;与势头最猛的字节跳动也有合作,在内容和AI方面。而在语音方面,奔驰和中国非常领先的思必驰合作,让虚拟的语音助手更上一层楼,并很快可以在MMA的平台车型上看到。

“我们会把外部伙伴跟内部能力进行结合。”欧立甫强调,“更重要的是MB.OS拥有很高的灵活度。”

目前中国市场上语言大模型层出不穷,但没人能够预测三年之后中国最大的语言模型是哪一个,在这种情况下,MB.OS可以直接把届时最好的接入系统就可以。

这就是拥有一个非常具有弹性、灵活度的技术架构的优势,让奔驰能够快速适应并更迭,以满足市场的持续变化。

这也许就是拥有百年历史的梅赛德斯-奔驰能够长盛不衰的秘诀:想要在市场中取得成功或者存活下来,就必须要做事既灵活又迅速。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品牌分析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740关注 | 454作品
+ 关注
专注报道头部汽车公司,为优秀汽车企业赋能。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