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进击,合资彷徨:广州车展的一体两面

十一月的广州,又迎来了新一届的车展。


比起去年的匆忙开展,今年的广州车展要热闹很多,各大主流车企都悉数到齐,全球首发车达59台,展车总数达到了 1132 台。


但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广州车展的展车中,新能源展车数达469台,占展车总数的41.4%,超过了上海车展的36.3%。


从这个数据中不难看出,自上海车展后,车企们在经历了半年的「厮杀」之后,对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竞争有了全新的理解,在车展现场,能够体会到各家车企之间的「刀光剑影」。



但,有品牌在新能源领域不断进击,当然也有不少品牌朝向在智能化、电动化领域的十字路口彷徨不前,这成了广州车展的一体两面,亦是中国汽车市场的一个缩影。


一、国产智能电动车再进击


今年广州车展,依旧人山人海,国产智能电动车的展位,更是人头攒动。和上海车展一样,国产电动车收获高关注度的原因,除了产品本身足够热门、足够重磅,各家车企间的争锋亦充满看点。


例如理想MEGA、小鹏X9的「中门对狙」、极氪007 22.49万元起的惊喜,以及比亚迪海狮07的首秀、华为鸿蒙智行智选车的展出等,都成为了这次车展的热门爆点。


像沃尔沃、极星这样的带有华系血统的品牌,在本次广州车展中,迈出了自身向电动化转型的坚实一步。


不过,对中国的智能电动车而言,这样的争锋不仅仅在广州车展上上演,在智能电动车领域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当下,车展更多地成为各品牌之间展示成果,向吃瓜群众以及意向用户「秀肌肉」的舞台,至于各品牌之间的争锋,已经融入了每一月、每一周、甚至每一天。


就譬如,在广州车展开幕的当月,已经有品牌摩拳擦掌,开启了车展外的盘前竞争。首先是华为、小鹏间的AEB之战,双方从朋友圈互怼开始,到媒体们争相讨论、测试,最后以何小鹏主动握手言和、余承东在智界S7发布会上称AEB只是华为智驾的「a piece of cake」而告终。


这场在智驾领域间的地位之争,双方都赚足了流量,甚至就连旁边吃瓜看戏的腾势,也因自媒体测试AEB性能时的较为优秀的表现,「蹭」到了一波流量。



其次,因增程在新势力领域销量一骑绝尘的理想,开始秀起了肌肉。在广州车展前夕的11月14日,理想准时发布了上一周中国新势力品牌的销量数据。


这份数据表中,理想不仅列出了自己上周1万辆的总销量,并披露了旗下三款车型L9、L8、L7三款车型各自的数据:0.3、0.3、0.4万辆,L7的销量,刚好与排在榜上第二位的零跑的总销量相同。CEO李想在微博中表示,其三款车的销量已经无限接近奔驰和奥迪,周度营业收入已经超越奥迪。



除了在销量上秀肌肉,李想本人还在微博「锐评」道,「中国自主品牌,还在坚持多挡PHEV的车企,会在未来一两年都转换成增程式的技术路线,这个判断可以2025年来验证」。


虽然吉利、长城两家品牌的高管均在微博回应称会坚持现有的多挡PHEV路线,但李想在微博上又继续表示,其认为长城系和吉利系都会转向增程式路线。



在销量的稳步增长下,理想在增程领域又是否会成为引领者,令传统主机厂切换至增程路线?这一点还需时间验证。但理想在广州车展前的这番操作,也为其L系列增程车型和后续推出的MEGA赚足了眼球。



除了上述的盘前竞争外,在车展前夕公示的工信部公告中,小米汽车首款车型 SU7 正式亮相,成为了这次广州车展中的编外「云参展」车型,成为了极氪007、智界S7等新款轿车产品无形的对比对象。


相较于蔚小理等新势力,小米由移动通讯领域跨界造车,并锚定生态互联,构建「人车家」生态,在智能化的下半场竞争中,是一个自带 Buff 的存在。至于其实力究竟如何,就要看北京车展的首秀了。

从上述的「盘外竞争」中不难看出,国产智能电动车之间的竞争,已经从车展之间集中爆发,转变为了各家之间的日常交锋,至于广州车展对于智能电动车品牌的意义,也在发生变化。


当然,有车企进击,自然有车企彷徨,传统合资品牌的大象转身,依旧缓慢。


二、合资车企,是否还彷徨?


与智能电动车品牌的意气风发相比,合资电动车在此次广州车展中,已经慢慢褪去了此前的「光环」,亦不再是此次车展的主角。


为什么合资品牌开始在车展失宠?在本次车展中合资品牌们有何新产品、新技术?我们慢慢来看。


首先,让我们把目光转向从上海车展到广州车展之间的这半年。在这段期间,海外品牌们已经经历了两大车展,分别是德国的慕尼黑车展和日本的东京车展。



在这两次车展中,无论是德系品牌还是日系品牌,都在大力宣传其在电动化领域的布局与规划,并拿出了多款新能源概念车车型。


譬如东京车展,在此次车展上,丰田展出了纯电跑车FT-Se、Land Cruiser Se 电动概念车、EPU皮卡概念车、丰田Rangga概念车、IMV 0概念车等概念车型;日产同样是概念车连发,亮相了纯电跨界车 Hyper Punk、纯电 SUV Hyper Adventure、纯电MPV Hyper Tourer、纯电跑车 Hyper Force 等概念车,像本田、铃木等品牌,亦有新能源概念车亮相。



回到广州车展,合资车企未像在慕尼黑、东京一样「画饼」。概念车虽然也有,但车企们的重点却放在了量产车型,特别是成熟的油车车型上。


以丰田为例,主场作战的广汽丰田抱上了广汽的「大腿」,推出了全新品牌铂智,官宣了舒享空间、悦动空间两款概念车,其中悦动空间此前于上海车展亮相,由广汽集团、广汽丰田以及丰田中国研发中心共同打造,舒享空间为首次亮相。与东京车展的概念车相比,两款车型定位更加务实、家用,更接近落地,但并未公布量产时间。



至于广丰的纯电新车,则划归铂智品牌,此前被戏称为「验证码」的bZ4X,改名为全新铂智4X正式上市,售价下调至17.98万,CLTC续航为615km。


不过,在bZ4X此前在充电、续航等方面的多重问题下,改名后的铂智4X是否会令消费者重拾信心?无论是广汽丰田还是一汽丰田,其重点车型仍然在燃油车型上,例如广汽丰田推出了第九代凯美瑞,一汽丰田仅发布了全新皇冠、全新普拉多两款新车。



除了丰田外,奔驰、日产、大众等品牌在此次车展中亦都是油车为主角,特别是曾经在电动化领域踌躇满志的大众,在此次广州车展中竟然未有纯电车型上市,半年前于上海车展首发的 ID.7 VIZZON,在广州车展上也仅仅是展示。


但在此次广州车展中,还是能看到不少合资车企将重点放在了新能源,甚至是纯电车型中。


例如宝马,在广州车展上国内首发了i5的长轴版本;本田在本次车展上推出了 E:NS2 和 E:NP2 两款纯电车型……对比那些在此次车展上「以油为主」的品牌,还是能够看出其在纯电领域的努力。



但对比国内智能电动车品牌的「百花齐放」相比,合资品牌在电动化、智能化领域上的表现却不尽人意,甚至连其燃油车型的改款换代,亦都少了几分新意。


在新能源渗透率日趋走高的当下,消费者对新能源、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合资品牌的彷徨,不足为奇。多年造车的惯性推动下,这些品牌能否真正意识到用户在电动化大趋势下的需求,并愿意为之做出改变,要画上一个问号。


三、写在最后


在此次广州车展中,自主智能电动品牌与合资品牌之间的反差继续加大,一个「疯狂」内卷,一个「佛系」躺平。


自主与合资间的反差,源自革新与守旧的路线差异,也源于来自双方面临的压力不同。



国内新能源之间的内卷,逼迫着各家主机厂创新、降本,拿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面对消费者;合资品牌由于「家大业大」,即使国内躺平,亦能在海外市场捞金无数,自然没理由「向上管理」,要求总部在智能化、电动化领域发力。


但随着新能源转型的速度日益加快,特斯拉开启全球建厂、自主品牌逐步出海,留给海外品牌躺平的时间还有多少?新能源领域的竞争已经白热化,下一场淘汰赛后,谁会留在赛场上,谁又会笑着留在赛场上?


北京车展见。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标签: 行业动向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471关注 | 441作品
+ 关注
一个看车和开车的人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