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1024上的“理想”与“未来”




在这届1024之前,市场有传闻称小鹏会扔下两枚重磅炸弹:推出自研芯片和砍掉激光雷达,结果证明都没有,但这并不意味着这次活动就没有看头。


已经远赴英伟达的前小鹏副总裁吴新宙曾说过,自动驾驶不是广告学,需要的不是天马行空的创意,而是日拱一卒的工程积累,强如特斯拉,FSD(完全自动驾驶)也是从第一个版本老老实实更新到了V12。


作为圈内人眼中的科技春晚,小鹏这届1024的风格还是和往届一样,不打诳语,像一个情绪稳定、言出必行的中年人。


去年1024,小鹏推出了基于BEV+Transformer的XNet 1.0版本,今年则是端出了BEV+Transformer+Occupancy的2.0版本这道硬菜,简单来说,就是技术架构更简洁,感知能力更强悍,做出的决策更准确了。


过去半年,随着 小鹏G6/G9以及问界M7 Max版等车型的热卖,市场普遍认为智能驾驶的春天真的要来了,而要赢下这场艰难的战役,最关键的就是两点:开最多的城,降最猛的本。


这是这届1024最重要的主题,也是未来行业角逐的技术制高点。



01

后吴新宙时代的架构演进



有人说吴新宙之于小鹏就像Andrej Karpathy之于特斯拉一样。


此言非虚。


作为中美两国自动驾驶行业的翘楚,两位都在前东家呆了五年左右,在模型算法、数据仿真、工程落地以及团队建设等方面都立下了汗马功劳,两人的离开虽然令人遗憾,但并不影响技术演进,至少对小鹏来说是这样。


今年的1024,自动驾驶依旧是全场关注的焦点,作为吴新宙的接班人,李力耘的首秀令人期待,而作为NGP和CNGP背后的灵魂人物,他也交出了一份令人信服的答卷。


接替吴新宙的李力耘


去年1024,小鹏推出的XNet 1.0可以根据周围环境实时生成类“高精地图”,今年则推出了XNet2.0+XPlannner+More的XBrain架构,可以称之为“小鹏大脑”。


这套“终极架构”和上一代相比在性能上有了明显提升:


在BEV+Transformer的基础上,XNet 2.0融合了行业最高精度的占据网络(Occupancy Network),感知范围和类别有明显提升,涵盖了清扫车、无人摩托车、儿童、小动物、减速带、地锁、收费闸等动静态物体。


引入大模型之后,XNet 2.0还具备了时空理解能力,换言之,它不仅可以识别车道线和行人,还可以读懂文字信息,理解限时公交车道和潮汐车道的的含义,考虑到不同城市道路结构和路况信息的差异性和复杂度,时空理解能力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智驾开城的难度。


XNet2.0可以读懂交通指示牌上的文字信息


在规控环节,XPlanner具备分钟级以上的规划能力,可以连续分析周围环境参与者的动机,像老司机一样随机应变,而不是一遇到问题就呆若木鸡。


按照李力耘的说法,自动驾驶的研发和演进就像人类通过读书来理解这个世界一样,随着阅读量增加,书会越读越薄。


XBrain就是“越读越薄”之后的结果。过去,自动驾驶系统的开发基本上是基于规则驱动的,就像一个小学生理解世界,需要依靠死记硬背书本上的知识一样,随着阅读量的提升和社会阅历的增加,小学生会变成初中生,会开始懂得举一反三和融会贯通,逐渐摆脱了“教条主义”。


有趣的是,在1024活动结束后的采访环节,当被问到现在小鹏现在自动驾驶水平段位时,何小鹏的回复是:“如果L4无人驾驶是大学水平的话,当下的XNGP已经是初中生水平,接下来要做的准无人驾驶就是高中生水平。”


随着算力和算法的提升,现在的自动驾驶正在由过去的规则+小模型驱动变成大数据+大模型驱动,这不仅可以让技术架构变得更加简单,还能实现智驾系统的降本增效。


去年推出的XNet 1.0版本可以实现动态4D和静态3D信息的感知,但用的是两套神经网络,对算力要求高,今年的2.0版本实现了“动态BEV+静态BEV+占据网络”的三合一,不仅降低了对算力的占用,还有效提高了对障碍物和遮挡空间的识别能力。


李力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第一代XNet刚出来时,占用了一颗Orin-X的全部算力(256TOPs),但经过一轮又一轮的优化,现在只用了10%的算力。”


值得一提的是,占据网络技术的引入使得智驾系统的三维感知能力大大提升。


以前,系统需要知道物体的属性和类别才能做出反应,而现在,系统不需要知道它是什么,而是根据物体所占体积和运动状态来识别其是否为障碍物,这不仅提升了视觉感知能力,也减少了动态BEV学习并覆盖这些corner cases的时间和成本。


以前,自动驾驶的开发往往存在“软件不够,地图/硬件来凑”的情况,所以有些车企会通过堆砌硬件来掩盖软实力的不足,但这种做法没有可持续性,因为成本撑不住,高精地图本身又存在“低覆盖、低鲜度、高成本”的问题,因此会严重阻碍智驾下沉的效率。


小鹏的办法是在软件算法上多做文章,通过这种方式给硬件减负。在今年的1024上,小鹏就宣布要在2024年做到“轻地图、轻雷达”的方案,一方面是推动无图城市NOA,另一方面是减少不必要的传感器,比如X9上就取消了两颗前向角雷达。


在今年上半年的财报会上,何小鹏表示,自动驾驶的系统成本可以降低50%,轻地图和轻雷达让小鹏离这个目标又迈进了一步,也为XNGP下沉提供了有利条件。



02

进城下乡有多难?



进城是自动驾驶行业今年出镜率最高的词汇,从字面意义上理解,进城就意味着进入更多城市,覆盖更多城市道路,唯有这样,智能驾驶的价值才能被更多人认可,推动汽车销量,让行业走向正循环。


但进城说来容易做起来难。


一个最容易被理解的原因是,相比于高速这样的封闭结构化道路和泊车这样的低速场景,城区场景的复杂度陡增,狭窄的道路,模糊不清的车道线、奇形怪状的障碍物、到处乱窜的电瓶车和行人、随处可见的施工改道、又贵更新又慢的高精地图,对车辆的感知和规控都提出了史无前例的挑战。


小鹏在去年1024立下flag,今年下半年要在大部分无图城市实现XNGP能力,小鹏智驾团队对于实现这个目标一度感到非常悲观。


原因在于没有高精地图之后就失去了先验信息,相当于一个人出国旅行时手机里没有google map,一切只能依靠实时感知和直觉判断。


但中国道路信息的一致性又太弱,交通规则(包括潜规则)差异性比较大,修路改道也比较频繁,场景泛化难度比较大,强如人类老司机,进入一座新城市后也需要适应一段时间才能避免迷路或者是吃罚单。


但拿掉高精地图这根拐杖又是必须迈出的一步。


小鹏自动驾驶高级总监刘毅林在社交媒体上写道:“高精地图的局限性,并不单在资金成本和鲜度,除了这两点,高精地图运维的人力成本会随着里程数指数上升,且很难降低,任何一家理性的汽车企业,都不可能养成千上万人的地图维护团队。”


此外,他也表示,用众包模式来取代高精地图也走不通。


“抛开其他政策因素,如果希望覆盖度扩大,众包图的人工参与度就要极低,对众包的原始数据抽离和云端的拟合质量要求就非常高,这套链路的闭环难度,不亚于训练一套高度可用的感知系统。”


这就对智驾系统本身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它看得清、看得远,还要算得快、算得准,能够覆盖足够多的corner case,同时减少因为模型参数调优所产生的时间成本和工程量,保证在不同城市和不同场景下体验的一致性和连续性,这也就是小鹏所讲的“全场景”覆盖。


而小鹏今年推出的XBrain架构就是实现全场景覆盖的有力保证。也正是因为深知开城之难,所以小鹏选择了一种相对于友商而言更稳健的策略。


目前,小鹏开放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佛山5个城市的NGP,除了北京之外,其余四座城市都有高精地图背书,到今年11月底,不依赖高精度地图的XNGP将会开放至25座城市,到今年12月底,XNGP将开通50座城市。


何小鹏认为,智能驾驶只有实现了“全域可用、价格合理、能力标配”这三个要求之后,智能驾驶的拐点才会真正到来。



03

尾声


一直以来,智驾是小鹏最为重视的品牌标签,当它遭受威胁时,就会激烈地捍卫。在1024结束后不久,何小鹏在接受42号车库采访时说了一段内涵意味十足的话:


“友商讲了AEB(自动紧急制动),我认为99%是假的,它就是造假,那些宣传都不是公司官方发布的,全是来自小视频。我们的人也去问了,它的AEB根本不能开,路上误刹车的情况太多了。”


接收到信号的余承东也火力全开,在朋友圈上公开怼了回去:“有车企的一把手还根本没有搞懂(AEB)”


有趣的是,就在1024当天,何小鹏还表示,小鹏和华为在自动驾驶这条赛道上是“天作之合”,“一个负责吆喝,一个负责干活”


小鹏和华为对智驾标签明争暗夺,可以反映出战场重心的转移,智能驾驶对竞争格局的影响真正开始显现了。


本内容来自汽车之家创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和立场。
车系: 小鹏G9 小鹏G6
标签: 品牌分析
0 +1
收藏
纠错/举报
59关注 | 50作品
+ 关注
不止是汽车
Ta的内容

下载之家app

0
评论
收藏
意见反馈